简谈哲学教学视阈下高中生幸福观正向引导探微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高中生幸福观的正向引导是哲学教学的深层关怀;哲学教学要基于辩证唯物论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正向引导;哲学教学要基于唯物辩证法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正向引导;哲学教学要基于历史唯物论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正向引导。
关键词:哲学 哲学教学 幸福观
幸福不仅是一种浅层的心理感受,而且是一种理解和创造能力,更是一种体验境界和奉献品格。苏霍姆林基说过:“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让学生幸福快乐是教育者的职责。哲学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与人们的幸福感知息息相关。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善于运用哲学教学来正向引导高中生的幸福观,让他们受用终身,幸福一生。

一、基于辩证唯物论的幸福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解决吃喝住穿等理由,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根本前提。人对其存活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完全是正当的,我们应充分尊重这种自然需求和正当利益。因此,物质生活是幸福的基础,是哲学教学视阈下高中生幸福观正向引导探微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人赖以存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物质生活不是幸福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物质与意识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充分肯定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能将幸福简单地归结为物欲的满足,不要陷于享乐主义的错误境地,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挥霍金钱。
人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需要对客观条件的体验。在哲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看到物质生活重要性的同时,注重对健康精神生活的追求。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坐标与航向,缺乏理想和信念,精神生活空虚,找不到生活作用,甚至会产生不良的道德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影视明星涉毒事件,就是在片面追求物欲的同时忽视了对健康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导致的迷失。因此,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是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前提。

二、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幸福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幸福的感受度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紧密相联。人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而且更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因而,幸福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人们在满足了自己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会向往更高一级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幸福理由,勇于创新,敢于不断地突破自己,切勿止步于小富即安的状态,追求幸福应以人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根本目标。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根本的观点。在树立幸福观的理由上只有坚持矛盾的观点,才能防止出现对幸福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形而上学错误认识。幸福与不幸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幸福的主观感受是对事物的正面、积极、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只能产生并存在于比较之中。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就要引导他们善于客观地比较他人,不能好高骛远。否则一旦目标得不到实现,就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进而常常从阴暗的角度深思外在的世界,甚至于怨恨现实,仇视社会。幸福与不幸作为一对矛盾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不幸的境遇里,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战胜逆境,成为生活的强者,即是从不幸中转化而来的幸福。同样“乐极生悲”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高中生要养成“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的气度。

三、基于历史唯物论的幸福观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幸福不是那种既定的存在,它只能源自于现实的劳动实践。劳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不仅能使人从中享用其带来的成果,还能推动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树立职业平等观,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通过自己辛勤踏实的劳动来创造幸福人生,否则学生容易养成游手好闲习惯,总渴望天上掉馅饼的事,梦想着一夜暴富,有时甚至于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劳动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人生价值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对社会和人类的无私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社会整体的幸福是个人幸福的保证和源泉,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在集体主义的指引下,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错误,对他人对社会乐于奉献,真正成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从而在奉献中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升华,获取最高层次和境界的幸福感受。
总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种种现象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及时对学生的幸福观进行正向引导,就会使他们失去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从而追求错误的生活方式,不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在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幸福的正确认识,规正学生的幸福观的教育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和践行!

点赞:5229 浏览: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