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动态生成式”习题教学在高三数学复习中设计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研究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维度的教学设计,从课前的“觅题、设题、解题、诘题”、课中的“砭题、变题、辩题、编题”、课后的“孵题、鉴题、晒题、品题”等12个环节,围绕一个母题,依托一套动态的教学流程,促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穷—变—通—达”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动态生成;母题;变式;生态;良性循环

一、研究背景

(一)当前高三数学习题教学的“阵痛”

1、数学学习的“痛与困”。进入高三,数学课堂的题海战术成为学生在高考中取胜的秘诀。学生们往往是“被上课、被做题、被收获”,前者可谓是:课前搜肠刮肚、课中“讲台称霸”、课后心安理得;后者是:课前茫然失措、课中裹挟行进、课后不堪其重,这种以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为前提的一厢情愿式的习题教学,常使教师陷入“吃力不讨好”的痛,学生陷入“不堪一击”的“困”。
2、数学课堂的“沉与浮”。如果说高一、高二学习数学是生产“零部件”的过程,那么高三数学学习过程,正是“组装零件、产出成品、产出精品”的过程,也是检验新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冲刺”阶段。但当前我们对高三数学教学的理解是“炒冷饭”,“教材”的概念等同于一本厚厚的习题册,“组装”的概念等同于旧有知识、策略、能力的条块“激活”,“成品”的概念等同于某一题目解题步骤的严密和答案的完全正确,整个过程是“鲜有成品,充其量只是产出了一部分成色较新的零部件”。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没有创设良好的氛围,没有太多联系学生的生活,没有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浮于形式上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却不自觉地偏离教学目标,学生收获无几,“将书读薄”也就成了口号。
3、习题教学的“高和低”。高三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既要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基础,更要学会正确的思维策略和较强的解决理由能力,养成“学习、深思、实践、创新”的良好习惯。因此,就习题来说,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环节,应立足于学生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培养。反观目前我们老师讲评习题现象,往往是就题论题,浅尝辄止,平均用力,这种讲评,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拓展,没有把握好习题教学的“高低”,终将陷入“星罗棋布却不见纲领,自成体系却作茧自缚,有意栽花却不发”的尴尬中。

(二)当前高三数学习题教学的“诉求”

1、习题“让高深走下圣坛”。数学中大量的公式、抽象的概念、隐藏的规律,对学生来说,往往置于无可企及、高深莫测的“圣坛”,如何让它们“走下圣坛”,与学生“亲密接触”,真正理解与掌握它们,则需要借助一定量的习题,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在让他们感到“有用”的心理环境中不断激发他们作进一步理解的动力,从而真正实现识记概念与加深理解的统一。
2、习题“让教材增添姿色”。新课程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学大量鲜活的素材在于生活中,但如果将大量生活情境直接搬入教材,以此替代高三新课程资源开发的全部,这是不现实的,因为范围不着边,时间不允许,效果不保证。但如果我们把习题的动态式生成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切口,无疑可以解决这个疑难,通过对同一理由的举一反

三、来吸收、归纳、提炼高考复习教材的生动性、导向性和科学性。

3、习题“让学生伸出巧手”。完成习题的过程,往往需要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新旧知识和策略等,在这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积累了解决实际理由的技能,独立深思的习惯,也发展了智力与创造力。因为解题的过程往往需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题异构”,最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个过程,较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品质的深刻性。长此以往,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定“水涨船高”。

二、研究的设计

所谓“动态生成式习题教学”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母题,并对母题进行一定的预设拓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做题情况,随机应变,不断生发出既指向教学目标又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新的教学环节。总体设计如下:
动态生成式教学流程图

三、操作策略

(一)课前——“大海捞针”。

1、觅题。遵循以下原则:
(1)一“针”见血寻母题。母题的概念是“晴雨表”,要“一针见血”,这里“针”的理解,既要有指向性又要有刺痛感,具体来说,母题要具备课前预习的功能,能让学生透过母题明白下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指向性),同时找到自己的困惑(刺痛感),并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无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绵”里藏“针”设陷阱。这里的“绵”,指作为母题,要“含而不露”,既貌似简单,实则“陷阱”多多。当然,设计“陷阱”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误入其中,而是要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知识的选择性、思维的缜密性等要求,从而让学生“在谦恭的、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求得高分高能”,而不是“在自负、过分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拱手让分失能”。
(3)“针锋相对”融母题。这里“针锋相对”的理解,就是说母题,除了要具备直指教学重难点的“针”外,还要让学生在答题时感觉到母题的“锋芒毕露”,也就是说,作为母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母题成为了多个知识点的汇聚处或多种思维策略的集合点。这样的题具备知识容量大、解题策略多、突显数学思想策略的运用以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学生在做题后往往可以巩固和领悟各部分知识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点赞:8143 浏览:2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