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议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纵观目前小学作文实际,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而是为文而文;为了编造作文,有的学生结合课文‘套’,有的仿照优秀作文‘摹’,还有的干脆‘抄’别人的习作,这样的作文怎么谈得上创新呢?
古时候,我国就有“文以载道”一说。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使一篇文章能“载道”,教师于是使出浑身解数,讲立意、变构思、说主题、谋结构……逐步在“实践”中形成了“施——效”、“授——受”这样一种模式。既然是一种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就被取缔,学生的依从性就在滋生,学生的创造性就遭扼杀。模式中断无新的“异端”存活之理,何谈创新?何谈创造?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摆脱这种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我认为,老师转变思想观念,承认学生的潜能和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价值,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其智慧,承认学生的价值,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其智慧,承认学生人格尊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是第一要义,也是推行素质教育解决的首要理由,除此之外而去谈什么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与缘木求鱼何异?
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即解决了上述理由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就应大致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增大阅读量,开拓新视野

我国的先贤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阐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鲁迅先生也说过:“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把在课内,特别是在课外见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包括人、事、物、景、场面、片断等,最好能三言两语谈点感受——这当然不会深刻,全凭各自的悟性——亦叫个性吧。直接的、间接的材料积累多了,才能见多识广,才能从“广”中觅出“新”来。

二、作文题目要广泛、新颖,贴近学生生活

在应试教育中,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大多千篇一律,陈旧不堪,诸如“一件难忘的事”、“我的老师”等,要求全班几十个同学,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的记叙,表达一种同样的思想感情,完全就是要求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去套,去搬,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或模仿。特别是在小学升初中的作文考试中,成千上万的孩子尽数被“套”在“一个框子”里面写作,评卷时还要用一个所谓的“参”,实则就是一个“标准答案”,去判学生的生死,岂不悲哉!难怪有人说:应试教育是一种修剪学生个性的“教育”了。
因此,作文题应以半命题为主或不要限于一道题为好,题目范围广了或没有限制了,学生才能有求异的余地,有了求异的余地才有利于创新;作文题要贴近生活,有贴近生活的命题,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产生构思表达的。

三、打破传统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的作文教学,大多注重基础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推崇知识引路、策略指导、范文模仿,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似乎也有些,但是,一些先进国家的小学作文教学,注重的是只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策略,如同要教学生攀登高山,至多也只是把学生引导到山脚下,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攀越大山,然后攀登去获得新的知识,进而充分挖掘学生中蕴藏的潜能,充分运用全社会的、现代化的资料系统,融课堂教学与社会整体文化于一体,实行跨越式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尤其是让学生极早地掌握今后社会生活中运用最多的应用文体。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6713 浏览:7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