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机构特点、功能与管理现状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早期教育日益受到家长、社会、早教机构、政府等的重视,早教机构的数量也日益剧增。但是,其在蓬勃发展中也呈现出诸如最早教的本质特点界定不清、功能定位模糊、市场不规范、经营管理过于商业化等问题。对早期教育及早教机构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早教机构;功能定位;管理现状;评价体系
1674-9324(2012)08-0075-02
有关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程度。随着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特别重视早期教育,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相应的早期教育机构。
早期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早教机构)是本研究的基础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3~6岁的早教机构大多数就是幼儿园,本文的研究范围定位于0~3岁的早教机构。近几年,社会上的早教机构数量发展虽十分迅速,却良莠不齐。各类早教机构的教育教养内容都有所不同,而且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来源也不一,收费混乱,使得很多家长及一些专家对早教机构提出了质疑。所以有必要要澄清如下问题。早期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如何对早教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如何对该行业进行有效规范?

一、关系互动——早期教育的特点

早期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能力培养,让孩子在丰富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参与中开发潜能,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1.教育的关系性。早期教育机构实质上要处理好婴幼儿与婴幼儿之间、婴幼儿与其家长之间、婴幼儿与教师之间以及婴幼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几组关系的处理中,婴幼儿是主体,在不同的交流场所婴幼儿学会分析、辨别、协商、独立的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成为一个积极的内化者。早期教育重视关系与交往,就会产生一种“聆听的教育”,而不是“说教的教育”。家长逐步学会聆听婴幼儿,摒除成人自己所谓“合理的”判断,从而学会理解婴幼儿。
2.沟通的交叉互动性。早期教育是家长、婴幼儿、教师三方之间的交叉互动,家长和教师的作用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有经验的教师对亲子群体之间活动的指导,可以增进亲情交流,改善亲子关系,开发婴幼儿的潜能,使婴幼儿家长获取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更多的培养手段。在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婴幼儿虽然是活动的中心,但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尚无法完全清楚表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要承担者是家长群体活动的参与者和受教者;而家长既是活动的受教者,又是施教者。
3.受益的广泛性。早教机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婴幼儿、家长和机构的教师同时受益,促进三者自我发展,同时促进社区和社会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四方互动同提高早期教育的保教质量。

二、三维一体——早教机构的功能定位

1.家庭维度。作为家长,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顾客或消费者,单纯地享受服务。对家长,早教机构承担着指导家长提高科学育儿能力的功能,这充分表明了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应该而且必须是主动的、积极的和必须承担一定责任的。家长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和儿童、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建构知识和社会文化。
2.婴幼儿维度。婴幼儿不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是作为一个有潜力、主动地、富有竞争性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不断被认知的主体,享有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婴幼儿,早教机构承担着促进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808so.com
婴幼儿自主发展,潜能得到开发的功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在总结追踪1526名婴幼儿长达20年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把17岁时的智力看成100%的话,4岁之前个体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3]由此可见,早期潜能开发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认为,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与其说早教机构承担者知识的传递者、临时的父母或教育者的职责,不如说其是是一个有效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研究和思考者,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实践者。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对话、批判性思考等方式不断倾听儿童,深入理解儿童,并随时用新问题、新材料等向儿童提出新的挑战,帮助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征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内心感受。
3.社会维度。从社会维度上考察,0~3岁早期教育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和管理。如教育机构以及妇联和社区等部门。早教机构是国家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存在应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服务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三者虽有各自的内涵,但是是相结合的,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早教机构彰显其中的一维而否定或排斥另两维中的任何一维,都是片面的。我们应当抑简单性思维而扬复杂性思维,只有运用复杂性思维,才能从全局上,准确地对早教机构进行功能定位。

三、制度真空中的杂乱无章——早教机构的管理现状分析

1.早教机构处于无人监管的领域。在政府层面,各个不同层级的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只负责幼儿园的准入资质和管理评价,而不负责早教机构的审批、登记、监管和评价。目前,许多城市中从事早期教育的机构甚至没有用“早教”的名号,都是以教育咨询、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称出现。所以才会出现早教机构由工商部门审批,但其又不监管,教育部门本应监管却没有法律的规定的怪现象。因此这个行业目前良莠不齐,行业发展只能靠早教机构的自觉自律。
2.早教质量难以保障。教育行业的共性是:人是主要的资源。目前我国大专院校都没有针对0~3岁早教的专业。据笔者调查,先进早教机构的从业者主要是幼师毕业的学生或者有幼儿园经验的老师,经公司短时间培训后上岗。甚至有些规模较小的一些早教机构,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有的老师甚至不具备任何教师资质。为规范早教资质,今年7月国家人保部批准了早期教育指导师岗位培训考试项目,经过专业培训的“早期教育指导师”将持证上岗,但目前并没有硬性要求,各早教中心仍是自由选择和培训教师。人才的短缺同样难以保证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另外,早教机构的定价完全是参照行业标准自行定价,并不在物价部门的规制范围。早教机构不盈利究无法生存,所以乱收费现象也扰乱着早教市场的规范。没有监管的行业,只能靠各早教机构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爱心。
3.教育理念杂乱。早教机构缺乏本土权威的早教理论和体系,许多早教机构打着蒙氏教学、德国奥尔夫音乐等旗号,有些还声称有国外教育专家做研发支撑等。实际上,很多早教人员并不理解这些概念,也说不清德国、美国或者意大利育儿理念目的何在。另外,课程安排和教案五花八门,东拼西凑和模仿抄袭就是自己的科学教案和先进的育儿理念。

四、理性与成熟——统一的资格准入和认证评价体系

随着市场化效率的价值取向的彰显,早教机构这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对近乎完全抹杀了教育公共、公平的理念追求,出现盲目追求盈利而忽视教育功能的现象。随着我国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公民的法治意识的上涨,学前教育立法以及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另外,成立第三方的社会组织是必要的。这类组织应该是独立于政府和早教机构之外的,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负责对早教机构的准入资格进行制定和评价,并对已经存在的早教机构进行资质认证评价。
评价应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制定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标准和程序,评价标准应准确反映规定的早教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通过转化为并加以操作化、具体化,课可直接或间接地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808so.com
调控早教机构的实践内容和努力方向。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早教机构的教育思想、理念、观念、体系、框架、方式、方法;早期教育机构的教材、教案内容;早教教师的资质等。此外,有必要将评价活动和评价结果纳入机构的制度建设,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评价人员队伍,我国在这方面基本还是空白,所以继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早教机构专业评价人才。[4]
有些发达国家是由学前教育的学术团体担任评价主体,经过系统研究,编制出一整套评价标准体系,用来评价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如美国的NAEYC就是一个参照标准,我国早教机构的评价体系也可以此为借鉴。唯有这样,早教质量才会有所保障,早教行业的发展才会逐渐规范和成熟。
参考文献:
刘闯.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3]杜燕红.学前教育机构性质和功能衍变的价值取向及其意义?[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5).
[4]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0年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B117)
作者简介:温娜(1976-),女,陕西华县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决策咨询。

点赞:24240 浏览:1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