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哲学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统一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2-7661(2014)18-0005-02
正确理解《课改纲要》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实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哲学教学生活化,在课本与生活联系中实现三维统一

【课例】在学习唯物论“意识的作用”一课时,学生对“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特点和作用”很难理解,觉得太抽象。我以授课当时人们关注的热门背景材料为依托:2012年12月,甲型H7N9流感从沿海向内地蔓延,甲型流感的传染引起新一轮的恐慌,但中国政府设置了预警机制,采取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格的措施来保护居民不受感染。通过这个典型生活事例层层铺垫、设疑贯穿整堂课,把学生带领到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从而由生活上升到哲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意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还认识到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从而感悟到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意识的重要性”,对现阶段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反思:我们的哲学教学内容其实有大量丰富的生活资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妥善利用,一定能够超越简单的知识学习,带领学生经历过程,体验过程,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是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

二、引发理由——哲学教学导学化,在合作与探究中达到三维目标统一

【课例】我在进行“用矛盾的观点看理由”这一框题教学时,通过一个视频话题“广州亚运会的筹备工作与进展”为教学线索展开,多方面设问质疑,把课本知识点贯穿在理由情境中,贴近生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理由情境来解决认知任务。先通过播放视频“上海世的筹备工作”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此话题设计一些理由情景导入:
一起来探究(分组讨论):
1.世期间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解决其他事项诸如安检工作、外事工作、新闻宣传、指挥体系、服务保障等工作有何作用?
3.现在我们离亚运会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认为后世博(世结束后)最主要的事项又是什么?为什么?
4.请你评价各项筹备工作、实际工作的开展?
反思: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的职责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协调和制约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过程,实践过程,在观念的肯定、碰撞中感受到自我肯定和成长的乐趣,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推动交流——哲学教学互动化,在对话与活动中促成三维目标统一

【课例】哲学“价值与价值观”课,我选取典型材料“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王伟:大荔军人舟曲之子”的事例,借助多媒体音频功能,播放主持人的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电脑屏幕随即显示颁奖词)。在主持人的深情并茂的真情流露中,学生感受到了王伟的奉献力量。接着,我围绕王伟的事迹设计了很多话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请谈谈他哪里感动了你?他这样做值得吗,是不是太傻了?值得在哪里,不值得在哪里?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在王伟身上有哪些价值需求?你怎样评价他的价值?如果换作你,在人民与亲人之间,你如何取舍?面对亲人的逝去,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是体现了社会的责任,对祖国、人民的爱,为什么人们的评价会截然不同?你有怎样的人生价值观,试着用格言的方式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整个课堂围绕王伟事迹不断衍生理由,学生原生态的活动贯穿着教学活动的始终,在不断的探讨感动中,学生认同了书本观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了解了真正的人生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有作用。
反思: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里,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经历着种种诱惑和考验,他们的信仰在慢慢地丢失、理想在渐渐地沦落。学生甚至认为,政治书本上的观点都是假的,不真实的,因而对政治课堂充满敌意。这与教师过分强调认知目标,以致于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相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因素的价值是可有可无的有很大的关系。为此,课堂应始终贯穿两大主线:认知主线和情感主线,使学生在感动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在感动中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得到正确情感体验,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责任编辑 刘 馨)

点赞:4006 浏览: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