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梭罗哲学终极追求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接近自然,返璞归真,虔诚地向自古以来的圣哲学习、聆听他们的教诲,和他们对话,尽可能简化物质生活而丰富精神生活,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过简朴而高尚地生活,这就是梭罗哲学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梭罗哲学;人的解放;终极追求
梭罗哲学超越了超验主义哲学本身,在对超验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精神、自然、个人”的体悟和践行过程中,梭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深思。在他看来人之所以生活的不幸福,社会不能进步的主要理由在于人性不能进步。人、人性的进步关键在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觉醒与提高,人性的解放是个人提高与解放,人类进步与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梭罗的思想体系中,人性,即人的本质,是一个可以提高,可以变化的属性,这就扬弃了基督教世界人性恶的宗教认识藩篱,自然也扬弃了儒家文化关于人性善的片面性。这种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辩证法认识有不谋而合之妙。
即使在学术界,有不少人把梭罗误解为一个避世者,一个近代社会的隐士。然而他离群索居的超验主义体验对于他本人以及人类思想史都赋予了重要作用。他旨在完成上天与人类历史共同赋予一个伟大生命的崇高使命——给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理由体悟出一些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就是人如何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梭罗哲学的终极追求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社会如何进步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性的不能进步是社会不能进步的主要理由,当然社会的不能进步亦影响人性的进步,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非但不是一个厌世者、避世者,他对人、人类社会生活怀有凡人难有的深厚感情与深度的关切,他因为看到无数可怜的人们遭受社会、自己的压迫而喘不过气来而痛心疾首。从人类思想史的视野看,梭罗的所作所为和对后世的影响是在步柏拉图,托马·斯莫尔,卡尔·马克思传,让雅克·卢梭这样一些伟大思想家的后尘。在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清教徒,也不是一个泛神论者,他基本上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最重要的是他把宗教作为有不同智慧述说和理想诉求的哲学体系,虔诚而清醒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尽管其理论范畴和传统经院派哲学家们逻辑论证的出发点和策略各不相同,这是正常而且必定的,可是他在探索人的全面进步、更高程度的解放这个终极目标上与人类思想的圣者们是殊途同归的。
早年师从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宗师爱默生,接受并开始深思与体验“自然、精神、个人”这些超验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但是正如现在人们众所周知的那样,逐渐地他的思索与践行远远地超越了超验主义哲学理论范畴本身。正直、勇敢的梭罗苦心孤诣,比他的前辈、虔诚的基督徒爱德华乔纳森,比他的师长、美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人爱默生走得实在是太远了。他立足于在比他的前辈和师长更高的思想高度,审视人性的视野突破了各种宗教、种族的偏见、以及地缘政治与思想的藩篱,从深思反思人、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走得更远,思想的逻辑轨迹超出超验主义哲学的范畴,与从古至彼的、与东方与西方的先贤圣者们对话,体悟出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终究成为超验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为美国思想以及人类思想结出了丰硕成果。可是在他在世时以及去世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遗憾地被人忽视、误解甚至于诽谤,人们从作为他的挚友与师长的爱默生对他的误解与忽视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这一点。甚至于有人认为梭罗的思想是反人类、反社会的,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不过最公正的裁判者时间不断向世人证明着梭罗思想的非凡价值与魅力。
认为他思想中有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内容与倾向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这是因为他的的确确对人、人性、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并且时而有独特的,有时候是尖刻的批评。爱之深而痛之切。梭罗生活的时代是十九世纪前半叶,正是人类思想史上又一个空前激烈碰撞的时代,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欧洲革命相继爆发、余波未已,1848年《宣言》第一版在伦敦出版,欧美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发展,机器文明在创造了比较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资本主义发展暴露出许多世界性的重大理由,最重要的是人们并没有在机器文明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得更好。
梭罗站在努力追求人的提高,人的全面解放的的高度,体验而又超越超验主义哲学,剖析人性中的消极要素、反思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弊病,批判社会,剖析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的理由。他尤其反思近代以来机器文明社会对人精神世界的践踏从而导致的可怕的人性泯灭。梭罗呼吁人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人的独立精神与创造精神的开发,尤其是人的良知的苏醒。同时对人、人类自己多方面的提高、更高程度的解放进行了亲身体验,深刻的深思,艺术并具逻辑的哲学阐述。
他对人、人类充满同情热爱,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处境、生活状态满怀忧虑。他本质上并不反对反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认真研读他的著作,尤其是《瓦尔登湖》,他是多么希望人类在各个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他只是清醒而冷静地质疑什么样人类进步才是真正作用上的进步,什么样的人类幸福才是真正作用上的幸福。
在梭罗看来,人依然而且越来越被人性中的低级欲求,土地、金钱、财富以及各种各样的遗产所累,被虚名、权利等等各种幻觉所累。人不仅仅是社会生活的奴隶,更是自己的奴隶。人性中的,自私贪婪被无限放大,人变得无知自大,软弱无能而又自欺欺人,成为无明的奴隶。无数人在战战兢兢、焦虑不安中生活,“从绝望的乡村奔向绝望的城市,又从绝望的城市奔向绝望的乡村。”折磨压榨人们的力量来自于社会生活,更来自于自己,源自于人自己无知无明的存活态度与存活状态。梭罗通过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二十六个月的生活体验告诉人们一个原本简单的道理,人维持基本存活的物质需求不是很多,一年只需要从事一个半月的生产劳动即可使自己丰衣足食。
可是多少人都是为了错误的目的而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劳作,双手变得粗糙而不能够采撷生命中最甘美的果实。“人注定只能啄食一杯尘土,为什么一些人却非得要享有六十英亩土地的供养?”贪婪的人们不断的积累会被虫蛀、锈蚀、会被盗贼挖洞偷走的财富,甚至于他们不知道拥有多少财富。“而人生最美好的部分很快就被时间的犁头划过,化作肥料。”为了积累财富,人们不择手段,疏离、异化,人性不断退化,成为残忍的社会机器的部件和自己的奴隶,人的价值和劳动价值不断的遭到残忍的贬值。梭罗憎恶南方奴隶制度,北方的监督者更加令人厌恶,可是最可怕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奴役,在自我奴役状态下苟延残喘、蹉跎岁月。
幸福源自于精神世界的不断苏醒状态与和进行创造性的生活,不单单在对于物质财富的不断占有。梭罗说“当我们在为自己或后世子孙积累财富时,当我们组建家庭或建国时,抑或追求名利时我们都是凡人;可是在追求真理时,我们便可以不朽也不害怕变化和意外了。”尽可能远离喧嚣,接近自然,接近简单美好的事物,以使疲惫的心身得到恢复,心灵得到平静。返璞归真,虔诚地向自古以来的圣哲学习、聆听他们的教诲,和他们对话,尽可能丰富精神生活,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尽可能提升,过简朴而高尚地生活。
参考文献:
[1]Chang Yaoxin,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8.
[2]梭罗,《瓦尔登湖》,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3]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点赞:4143 浏览:1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