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在哲学海洋中扬起生活之帆——生活化哲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哲学内容枯燥,理论生涩,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对学哲学不感兴趣,甚至对哲学望而生畏。作为政治教师,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哲学、学好哲学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有所言: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不可能远离生活而进行,哲学课堂也不应该是脱离生活的“空中楼阁”,哲学课堂应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回归生活,贴近生活。
在高中教学中真正实现“生活化”的哲学课堂,应该更好地将哲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在哲学教学中注重开采运用学生生活这一重要资源,让哲学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与学生相关联的社会生活,引领学生真正体会“生活处处有哲学”,从生活中感悟哲学、理解哲学、运用哲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从学生生活层面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激活学生思维

哲学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它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正确地把握哲学与生活的科学联系,选择学生生活中相应的事例、现象和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有利于增强哲学教学的亲和力和现实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的和热情,促使哲学走近学生。
例如在哲学“具体理由具体分析”的课堂上,先提问:“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以此导入,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常识解决这个理由,从而理解具体理由具体分析的含义、哲学依据和重要性,接着抛出典型事例——上海胶州路大火事件:
1.为什么伤亡这么严重?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逃脱?
2.假如你身陷火海,怎么办?
这个是学生讨论环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通过集体讨论探究,学生懂得面对不同的火情时如何真正做到具体理由具体分析、科学逃生。这样既整合了课本知识,又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在生活中遇到理由做到具体理由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体现了“哲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我们生活”。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理论联系实际,使得教学内容通俗化

学生生活是哲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开采和利用学生生活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哲学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实现哲学教学的通俗化,强化哲学理论的应用性和哲学教学的实践性,进而开拓哲学教学的新境界,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求老师在备课方面重点备学情,下足功夫对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进行哲学抽象,升华为哲理,达到“见微知著”、“滴水看太阳”的效果,这远比花很多时间去翻资料找例子来得实在。
第二个备课重点就是备教材,把精力用在钻研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也就是花在把理论同广阔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从广泛的实际知识和经验中把握哲学道理上。实践证明,只有自己对哲学道理有“深有体会”、“深受启发”的感受,才能在教学中充满自信地去“释疑”、“解惑”,让学生也“感同身受”,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例如:在讲到“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题时,提问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除了花时间还应该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分析遵循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在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让学生分析学校生活中的多种矛盾关系,使学生自己明确了学习的矛盾是学校生活的主要矛盾等等。学生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了哲学对认识活动的指导作用。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化深奥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疑惑为信服,从而大大增强哲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语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哲学教学的通俗化和信服力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让人如痴如醉、如饮甘醇;运用不好,平淡如水。与教材中事实材料呈现的理想化实际相比,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本原性、贴近性、现实性强的特点。在哲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甚至亲身经历体验过的生活实际,阐明哲学概念、观点和策略,并应用哲学观点和策略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实现哲学教学通俗化、提高哲学教学信服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教学中,我以学生学习为例,逐步扩展开去,启发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以学生身体素质、情绪调控能力、记忆能力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影响,说明“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家庭环境等,说明“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以我们用的课本、作业本的供应需要出版印刷业,师资的培养需要师范院校,学校的领导管理需要教育局,教师工资的落实需要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等,说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书本是教学资源,生活也是教学资源,作为政治老师,我们特别需要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生成的知识、生成的结论是最具有现实作用的、最深刻的也是最好理解的。生活处处有资源,保持这种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开发这种资源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点赞:22656 浏览:9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