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里非语言行为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课堂中语言行为的重要性,但是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人的语言行为其实远不如用以传达语言信息的非语言行为重要。言语之外的东西远远超出它所揭示的。本文旨在分析课堂里的非语言行为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课堂里的非语言行为对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非语言行为;课堂;教学

一、非语言行为的定义

非语言行为是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性自行为,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如表情、姿势、声音、手势、抚摸、眼神交流等。非语言信息是一种不很清楚的信息,因为其出于自发,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真实且难以掩饰。一句话可以因为非语言性行为的不同,含义效果产生差异,因而从某种作用上说,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行为。

二、非语言行为的特点

1.多样性: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其中包括身体、声音和环境进行传递和接受。
2.目的性:不同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不同的目的。如人担忧时可能会出现皱眉;疼痛时会出现痛苦的面部表情。
3.真实性:由于非语言交流有时是无意识的,它不像语言性沟通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制约词语,所以非语言行为比语言行为更具有真实性。
4.差异性: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三、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类型

1.动态无声交流
动态无声交流是指通过我们的身体姿势或体态语言来表示,通常区分为脸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面部表情;眼语,用眼神来交流;头语,用点头或者摇头表示肯定或否定;手语,用挥手等手上的动作传达我们的意图。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身体手势等体语的重要作用,有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许能有利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
2.静态无声交流
课堂里的非语言行为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谈到静态无声交流,我们要提到距离两个字,但是此时不是指远近,主要指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距离,是一种空间距离,更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人际距离是人类情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讲台无疑是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距离的一个标志,但是现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意不断调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时而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时常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等,轻松自由地组织教学,管理课堂。
3.有声交流
有声交流,又称作“副语言”,就是我们熟悉的辅助言语和类语言。辅助言语,比如我们的声调、音色、音高等,是言语的非语词方面,不是言语词语本身,尽管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类语言比如哭、叫喊、叹息、等,指的是没有固定语义的发声。虽然这些发声没有我们固定要表达的作用,但在特定的上下文语言环境中,具体的情境下能够表达词语之外的思想、感情等。教师在教学中能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类型,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重要的作用。以上只是从广义的方面对非语言行为的类型进行了简单地分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会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策略,三种类型一定是综合使用,并配合语言讲授进行运用。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十分丰富,比如赞赏学生、介绍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重点等等。此外,教师的衣着,对教师环境的转变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四、结语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善于观察,不仅局限在对学生的观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加强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要发挥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必须同语言行为综合起来。但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不仅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改善的契机,同时开辟了教学法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方面研究的作用将日益明显。广大教师应及早有意识地认识到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熟练掌握举止神态语言,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Kuhnke. Body Language for Dummies[M]. Chichester, West Sussex, England, 2007.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10.
[3]张默.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J].东北财经大学,2007(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94-100.
[5]李凤华.简述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海外英语,2011.
[6]胡文仲,毕万继.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李巍.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交际[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
[8]郑慧.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

点赞:12601 浏览:5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