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评价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就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职业能力
一、引言
中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以增加学生实习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转变教学实训模式以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创建了一个人才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共建的平台,是工学结合的根本体现,使企业和中职院校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评价来推动中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则为专业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中存在的理由

目前,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评价体系构建已经逐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不完善

中职生在企业实践学习中,对企业文化及岗位需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技能训练层面,其职业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没能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是一个多元化的模式,需要中职院校建立负责部门,针对计算机专业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策略,协调学校其他部门配合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实施,从而推动计算机专业建设,达到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基本形成了“2+1”合作模式,即在校两年专业学习+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订单班”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冠名的定向培养模式。但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导致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构建还存在很多结合方面的理由。同时中职院校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和策略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不能很好地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高效操作需求,这也影响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此外,由于企业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整合不足,也给校企合作下的专业评价体系构建造成影响。

(三)专业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关于计算机专业的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许多评价不合理的理由。传统教学评价以教师(学校)为主导的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模式,且评价中较多的还是采用作业、测验、实验、实操等传统考核方式,这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策略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效果差。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虽有企业的参与,但在专业建设尤其是教学评价环节中的企业参与度不高,专业评价体系还没有切实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构建,这导致学校评价优秀的学生却不能很好地适应顶岗实习企业的考核制度。

三、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策略

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推动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使中职院校和企业获得双赢,以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构建中,采取的有效策略有以下三点。

(一)争取支持,制定流程

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构建,不但可以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校企合作下,中职院校应努力争取政府、行业的支持,只有得到政府、行业的支持,才能使校企深度合作得到有效保障,推动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构建的快速完成。与此同时,以行业合作来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策略能力的提升,推动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另外,校企深度合作中,中职院校应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好合作流程,确定有针对性的合作形式以确定专业教学评价的粒度①和方式,只有完整的合作及可度量、可实施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加强交流合作,提升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是创建人才资源共享的平台,所以中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在企业设立校方培训基地和实训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与此同时,在中职院校设立企业联系站,加强校企合作,中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策略能力。学校要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推动校企合作长远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加深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有效构建的目的。

(三)创新评价方式,完善体系构建

在专业评价方面,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在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协助下,构建切实可行且富有中职计算机专业特色的“职业技能素质结构体系”,根据职业能力的评价内容,由学校、企业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合理设置评价粒度,既要注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课程专业综合评价,更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策略能力方面的评价,尤其是要将微观粒度的教学评价融入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及展示汇报等各个环节中,转变以往课堂小结“自评+师评”这一单一形式化的评价方式。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建设的改革和创新,着力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专业能力、策略能力及社会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并根据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确定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整体构间框架。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和考核标准,细化评价粒度,提高评价策略的可操作性,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评价体系的认可,主动参与到合作方式的创新和改革中,以推动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总之,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重点在如何深化校企及与行业合作模式的创新,落脚点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即关键在于如何创新评价方式、合理把握课程及课堂的评价粒度,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建齐参与的专业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倩.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运转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许珍珍.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网友世界,2014(1).
[3]王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杜典熠,1981年出生,男,工程硕士,就职于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学。
林锡锋,1982年出生,男,工学学士,就职于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学。

点赞:34156 浏览:15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