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132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临床护理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在家族遗传基础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精神压力诱发产生的,大多数诊治不及时,日积月累演变而成。它是中老年患者主要病种,更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病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上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日趋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健康理由。同时对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工作,体会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特点,不但要了解疾病种类,更要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及健康教育。对不同病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建全、起搏器安装术等,才能更好地做好老年心血管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2]。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06元月-2010年12月共收治65-80岁心血管老年患者132例,平均71.2岁,其中国77岁,女5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38例,好转89例,死亡5例,平均住院天数9.5天。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经过长期治疗与病痛的折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尤其老年患者初入医院,对周围环境陌生的,加上对疾病缺乏充分的认识,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进行充分了解,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要注意语气和蔼、亲切、语言要通俗易懂,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人格,理解患者疾苦,耐心讲解病情和治疗计划[3]。注意患者个人隐私,给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安静的治疗护理环境、空气新鲜、摆放整齐,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让患者了解到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相关先进的治疗设备。
2.2病情观察与护理
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心率(律)、血压变化较大,同时随着情绪,药物影响,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不适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呼吸困难等,了解症状的性质,发生时的状态,持续时间及用药情况。对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建全等患者需观察神志、尿量、血糖变化。以利于医生对药物剂量的及时调整。
2.3安全用药科学指导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均减退、药物代谢缓慢,药物敏感性增强、故用药期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安全合理用药对132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长期治疗效果十分关键。大都老年人记忆力、听力、视力均较差,对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策略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误服、多服、漏服。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使用策略给药途径,及时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尽量减少长期服用药物的种类,可用较大字体标签或患者易懂的标记,说明用量剂量、服药时间和服药策略以便老年患者记忆。
2.4生活护理
2.4.1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消化吸收代谢功能下降,加上患者食欲差、所以应注意患者的生活习惯、指导合理饮食,平时多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低糖饮食为宜,少食多餐,七八分饱为宜。多进瓜果、蔬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休息习惯,以利于机体协调和功能恢复。
2.4.2运动指导 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推动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氧,调节大动脉的顺应性和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调整血压、血糖、血脂、减轻体重,但运动量因病情而定,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如轻松参与散步、气功、太极拳等运动。不可爬山、打球等剧烈活动。
2.4.3便秘护理 老年人消化能力下降,活动少、饮食少,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长时间便秘容易造成患者头痛、腹胀、厌食。排便时过度屏气易使老年颅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易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建全、晕厥、心肌梗死或加重梗死面积延展等[4]。因此,不容忽视,可适当给患者使用缓泻剂利于排便。已发生便秘者应以肥皂水灌肠或肛门内使用开塞露促使排便。
2.4.4失眠护理 老年患者常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常导致失眠,表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失眠易造成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长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同时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吸收,膈肌上抬,回心血量增加,诱发加重心衰,使患者产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质量。因此,要保证病房安静、舒适、夜晚早熄灯等,同时注意药物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对睡眠的影响,必要时协助医师适度调整或使用催眠药物。
总之,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不断发展,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日趋增加,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护理素质,不断丰富护理知识,熟练操作技术,加强语言沟通艺术和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ElenaSalmoirago-Blotcher,lra S Ockene.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A systematic review. BMC Car-diovasc Disord,2009,9:56-61。
[2] Vellone E,Rega ML,Galletti C,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eople with pacemaker. Prof Inferm,2008,61(4):235-244。
[3] 姚小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心理剖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19(6)35-37。
[4] 李宁,熊英,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39(11),409-412。

点赞:23965 浏览:10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