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观察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预防效果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策略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收治的结核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护肝药物,而对照组患者只运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肝损害的人数。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转氨酶异常的患者显著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肝损害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肝药;抗结核药物性肝炎;预防效果
当前临床上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利福平、异烟肼等进行化疗,但是这种治疗策略对于机体的肝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的肝损害会导致治疗的终止,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1]。为了防止在对抗结核的治疗中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的损伤,临床上主要采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200例。主要的选取标准为:患者年龄16~65岁,不存在肝病史,在试验期间无其他的肝损伤发生,且肝功能正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00例。治疗组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6~65岁,平均(39.5±4.3)岁;50例为肺结核,25例为淋巴结核,15例为骨结核,其余10例为肺外部结核。对照组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6~65岁,平均(50.5±3.3)岁;49例为肺结核,24例为淋巴结核,17例为骨结核,其余10例为肺外部结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结核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策略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0.4g异烟肼,0.8g胺丁醇,0.5g利福平以及0.45g吡嗪酰胺)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除了使用传统的化疗外联合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记录患者肝功能状况,主要的观测指标为转氨酶是否正常,如果转氨酶持续异常(ALT>40U/L-1,AST>40U/L-1)时间在1w以上,表示患者为肝损害。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转氨酶异常患者人数。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主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出现转氨酶异常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表现了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对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具有非常好的护肝作用(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治疗抗结核中出现的耐药性越来越多,治疗医生不得不在治疗中加大抗结核药物的用量,同时提高了抗菌药的剂量,由于抗结核治疗的过程比较长,抗结核药物对都会导致机体的肝损伤,因此在治疗中导致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在临床上为了解决抗结核药物导致机体肝损伤的现象,有的学者主张采用常规护肝降酶治疗[2],而有的采用减少抗结核药物剂量或者减少用药的时间间隔,也有的医生主张停止抗结核药物等。这些策略都能够降低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但是却违背了抗结核治疗的早期、足量、联合以及全程等的原则,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就让患者预防性使用 护肝药物,能够在抗结核治疗的开始阶段减少因为抗结核药物引起机体肝损伤的发生率,为最大限度的治愈疾病、减少耐药等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患者治愈率[3]。本文主要就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分析,试验发现使用护肝药的治疗组患者发生转氨酶异常的人数显著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
综上所述,在抗结核治疗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能够降低抗结核药物对机体的肝损害的发生,为治疗提供了保障,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维苓,刘世任.75例药物性肝病病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9(20):114-116.
[2]陈雅敏,邹琛.药物性肝损伤的因果评价策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8(20):324-325.
[3]李建昆,蒋艾娟,刘艳芳.住院结核患者抗结核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7(25):226-227.编辑/成森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5695 浏览:1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