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成因与克服方法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学生体育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有学存活在恐惧心理,通过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恐惧心理的表现、理由;探求恐惧心理的调控、克服策略,缓解、消除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恐惧心理;克服策略
前言
随着近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在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并大多娇生惯养,现代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困难可言,当在体育课上,一遇到运动量大或运动难度大,在心理上生理上受不了,不能够自我克服困难,意志品质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由此导致思想意志不坚定,意志力薄弱。从而对有些体育项目产生恐惧。恐惧心理障碍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表现出慌乱、恐惧、困惑、胆怯等不良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心理情绪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势必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表现
1.1 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练习中畏首不前,缺乏勇敢和自信、寡言少语,独来独往,缺乏群体意识和配合、临阵脱逃,缺乏顽强的毅力。
1.2 行为特征:脸部表情为愁眉苦脸的忧虑、屏息敛气的紧张、和下唇紧咬的苦痛;语言表现为说话时语速的快慢、音域起伏,说话时心虚、底气不足;身体状态表现为手足无措、坐立不安。
2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理由
2.1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途径和手段。[1]教师会用到讲解法、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较少部分教师会用到问答法和讨论法来活跃教学气氛,分散学生注意力,及时消除学生的疑虑和恐惧。任何一种体育教学策略,只有结合教师自身的条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2 保护与帮助。
在体育运动中,可能随时会出现运动失败损伤等意外情况,这就需要通过采取及时有效地保护与帮助,去维护学生练习时的安全,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保护与帮助是否安全,会引起学生的疑虑和恐惧。
2.2.2 学生自身方面。
2.2.2.1 自身的身体因素 。
身体素质是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身体素质差也是造成学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2]学生要想掌握某一运动技术,就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如果达不到条件,一方面难以完成相应的动作,另一方面也存在危险因素,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2.2.2 自身的心理素质。
从心里学角度来讲,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并形成动机,活动目的。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不明确,对体育练习抱着一种消极、马虎、无所谓的态度,这是一种普遍、缓慢而持久的消极的学习态度。这是一种深刻,但易忽视的心理障碍。
2.2.2.3 练习中的失败阴影。
由于练习中经常性的失败而引起恐惧,形成一种消极心理。[3]如以前在双杠等动作学习、练习时从上面摔下来,导致运动失败损伤,产生对体育动作学习的恐惧感。那么在以后进行练习相类似的各运动项目时,大脑中就可能会再现练习中的失败场景,从而引发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心理,害怕再次受伤。
2.2.2.4 错误的学习动机。
学生具有正确学习动机时,对学习内容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的自觉性强,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能临危不惧,知难而上,抵制不良的消极情绪。而错误的学习动机则正好相反,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动力,不愿付出努力去克服困难,采取回避和逃脱的态度,尤其遇到动作失败和伤害事故时,这种心理就更加强烈,形成恐惧。
2.2.3 学校方面。
2.2.3.1 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近几年,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教学场地、器材也不断地得到了改善,但是与目前体育教学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2.3.2 学校体育心理环境。
学校体育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由于陈旧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加上现实教育政策上存在的不平衡,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功能等往往认识不足,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中有人仍然存在“智育第一”等陈旧观念。从而导致学校体育传统、学校体育风气、体育教学气氛等不良环境的形成。
2.2.4 家庭方面。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主体,家庭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不良的家庭体育环境,对子女无形的体育教育,导致对体育的错误认识,不利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育项目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3 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抑制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总会产生各种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2.3.1 科学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
正确科学地选择、使用各种体育教学策略,还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最能适应学生条件克服学生体育恐惧心理和推动发展学生技能的教学策略。
2.3.2 加强保护与帮助。
正确的保护与帮助,可以增强学生练习时的信心,克服紧张、畏惧等情绪,增强学生的安全感。教师进行保护与帮助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的策略,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项目的运动特点,动作的技术要点,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正确的位置,采取正确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与克服方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确保学生安全。此外,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正确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独自练习时的自信心,减少恐惧心理。
2.3.3 指导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不应使学生产生“平衡影响效应”的学生的信息传递处于自流状态。体育教师除直接制约信息传递外,还应通过间接手段制约,即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对同学和自己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动作示范或练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根据,从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中获得反馈信息,通过获得的信息,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整,自觉地提高理解程度并纠正其错误动作,这样,学生间接传递的正确信息得到沟通,错误信息被遏制,恐惧心理就不易产生。2.3.4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加强平时的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得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的身体素质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对较难的体育动作。达到克服恐惧心理的作用。
3.3.5 注重心理调节 。
心理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自我暗示。[4]在体育教学中有一定难度项目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俗话说,“紧张可以淹没才能”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需要通过心理调整来转变“恶劣”的心理状态;因此,通常采用自我暗示的策略。自我心理暗示,就是有意识地借助于思想、词语等主观作用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自身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的内容有两种:一是默念动作的技术要领;二是提高自信心、稳定情绪、自我鼓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诱导学生采用简短有力的语句提高自我心理暗示效果。
2.3.6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则对学习效果具有增强与推动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与克服方法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向高级发展,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
2.3.7 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良好的场地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感,也是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或避开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要尽可能地消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恐惧障碍,这就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体育设施、器材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和配套服务设施。
2.3.8 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感受是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还有赖于教育者精心的设计与管理及其坚持不懈的努力。
2.3.9 开展丰富的家庭体育活动,培养子女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家庭体育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一种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会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子女认识体育、参与体育具有一定社会化的作用。开展丰富的家庭体育活动,将家庭体育作为对子女的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方式。
2.3.10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增强学校与家庭的互信度,相互支持。
加强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支持。以学校为阵地,在周末或其他节假日,邀请家长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提高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只要我们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加以分析,采用合理必要的策略和手段,不断改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环境,增加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就可以有效地克服和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11-412.
[2] 谢高远.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消除策略[J].山西体育科技,2005,(04):32-33.
[3] 毛俊.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J].渡阳教育学院学报,1997,(4):20-21.
[4] 靳如玉.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恐惧心理的调节[J].贵州体育科技,1999,(3):46-47.

点赞:27199 浏览:12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