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求解基药短缺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抱佛脚”的举措显然不能彻底消除民众对于药品短缺的恐慌,良性的药品流通和供应保障机制亟待建立。
2013年7月,一系列以“救命药‘喊救命’”为题的报道充斥报端,南京、武汉、济南、西安、厦门等国内主要城市都爆出“全城缺药”的新闻。这一波源于治疗甲亢疾病的廉价基本药物甲巯咪唑供应短缺的报道,又一次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对于国家基本药物供应短缺理由的反思。
2013年3月13日,原卫生部发布了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目录进一步扩大了基本药物的品种,一些廉价有效的药物被列入目录。而国务院2013年7月份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则提出,完善基本药物储备制度,汇总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供应短缺的药品信息,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重点做好传染病治疗药品和急救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作。
在药品短缺理由上,以往“抱佛脚”的举措显然不能彻底消除公众对于药品短缺的恐慌,而现实境况也一次次证明了中国在基本药物供应理由上的制度之殇——公众仍然可能面对下一种药品的短缺,基本药物的全品种供应仍然面对考验。
短缺困局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第1条对基本药物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而廉价药物的概念则被定义为,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低廉的药品。低廉则指在治疗某种疾病达到相同或相近治疗效果的同一类药品中,整体用药费用相对低廉,即获得相同的治疗收益时付出的成本较低。然而,这两个概念交集下的廉价基本药物,却是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理由的集中之处。
据早前媒体报道,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短缺药品目录》和《低价药品目录》药品挂网采购成交品种共计2284个,其中1555个品种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约占68.1%。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和药品挂网采购成交品种目录》

(二)计111个品种,全部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

缘何廉价基本药物频繁发生短缺?这一理由在业内专家看来,理由却是五花八门。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肖鲁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很多地方的药品招标把一部分基本药物的压得很低,在当前没有彻底取消以药补医的情况下,医院正因为这些廉价药品的短缺转而开出其他替代药品。廉价药短缺成为了医院卖较高药品的正当理由。
对此,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悦表示,“廉价基本药物的使用的确会降低患者的费用,也符合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但廉价基本药物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医疗机构的收益大幅减少,违背了理性经济人追求利润的本性。”
“中国药品的构成中包含了过多的流通和灰色成本,一些药品看似比国外高,但一旦加入这些流通成本,生产企业往往无利可图。结果导致生产企业不愿生产、流通企业不愿配送、医院也不愿使用,形成短缺的格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政策室主任傅鸿鹏告诉记者。
而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高级研究员施阳则从企业生产角度向记者分析了药品短缺的理由。他认为,有些药品短缺是由于原料短缺造成的。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很多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原有生产线环保不达标而被强制停工,或者因企业改造等理由造成暂时性的药品短缺。
此外,还有一些药品短缺是市场因素造成的,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因为药品利润空间的下降而停止生产。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群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现行的药品招标政策把部分药品的压得过低,国内各地每招标一次,他们就会有个别药品因为利润微薄而停产,本来该企业具有约200种药品的生产能力,现今仅生产20种左右。
2012版基药目录目前正处于推行期,进入目录内的药品是否仍面对短缺困局,业内专家也表示出了担忧。肖鲁告诉记者,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目前正在对这方面的理由进行调研,2009版基药目录出现的理由在新版目录推行中依然需要警惕。
“目前中国基本药物短缺主要由和经济因素引起。新版目录实施后,基药短缺理由是否将扩大化,一是取决于这些药品地招标是否合理;二是取决于医疗机构补求解基药短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偿机制改革地实际效果,医疗机构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就会主动制约药品费用和药品短缺理由。”傅鸿鹏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表示。
体系之殇
“公开短缺药品信息非常重要。有些短缺药品可以替代,如果监管部门及时发布短缺药品信息,医疗单位就可以在短缺理由解决之前选用替代药,以保证患者治疗。”杨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如今,信息渠道闭塞,媒体反而成了药品短缺情况的发现者。这是一种角色的错位。”
事实上,信息公布角色的错位,只是现今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残缺的一角。据了解,针对药品供应短缺理由,国家相关部委制定了两个相关文件。其一是《关于印发的通知》(卫办药政发【2011】139号),其二是《关于开展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定点生产试点的通知》(联消费[2012]512号)。文件规定,各地区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总短缺药品信息,会同门报送卫生部和。然而,文件对于实施期限和上报频次并未做出明确的要求。傅鸿鹏告诉记者,对短缺的药品应有一套监测预警体系,按照药品的供应链,监测其生产和库存情况,发现理由及时解决。而此监测体系在我国长期处于空缺状态。
不过,肖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考虑建立监测机制,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药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在有可能出现供应短缺的时候进行提前预警,从而调整政策组织生产,而不是等到药品短缺被媒体发现后才去组织生产。不过,更为棘手的是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缺失。某位负责药品政策制定的卫生行政官员曾公开表示,药品短缺理由涉及生产、流通、定价、招标采购和报销等多个环节,应由各环节的主管部门采取一条龙式的综合措施加以解决。而现实状况却不乐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发改委、财政部门和药品生产组织原本的沟通协调机制状就不健全。在药品供应发生短缺时,各部门间更是难以快速调协并及时反应。
肖鲁告诉记者,其实医改办的成立就已经建立起了部际间的协调机制,多个部委都在医改办的领导下去统筹“三医”理由,国家应该利用好这一协调机制。
事实上,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初,国家就已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理由有所注意。2009年,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就委托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储备体系建设研究”和“基本药物品种生产供应情况专题调研”。
课题组通过研究我国基本药物供给目前状况,分析基本药物供应短缺的影响因素,就建设中国基本药物储备体系提出了如下倡议:重点解决“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品种”的保障供应理由;建立多部委协调机制解决跨部门政策理由;基本药物储备与国家医药储备协调互补,确定储备品种的遴选原则及依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信息管理平台,对预警品种进行市场监测;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定点生产和招标采购。求解之策
面对药品短缺和药品应急,国家现已存在国家和省(直辖市)两级相对完整的药品储备体系,而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储备体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傅鸿鹏看来,对临床必须、不可替代且生产企业又比较少的基本药物实施储备,完全具有必要性,但也有部分专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肖鲁认为,经过调查研究,在2009年版基本药物目录中仅有三种解毒类药物是必须储备的,而这三种药品此前已经纳入了国家药品储备体系,因此无需再对基本药物进行单独的储备体系建设,“这对国家行政成本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对此,施阳也表达了认同。他表示,药品也是商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只需要对部分必需药品进行干预即可,若对太多基本药物进行储备那完全是一种浪费。
除了建立药品储备体系外,对部分药品进行定点生产,也被认为是缓解药品短缺的一条途径。2013求解基药短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了《关于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第一批试点品种公开征求意见的函》,初步拟定对6种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定点生产。随后初步确定了22个定点生产品种。
与此同时,地方省市也在研究基药短缺的策略。不久前,江苏省卫生厅会同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江苏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案》,决定在南京、徐州、淮安和泰州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并建立省级短缺药品信息公开平台。
“定点生产只能针对少数品种,绝大多数药品的供应还是应当通过经济政策来保障。如果定点生产维持一段时间后,竞争性企业消失,一旦定点厂家自身出现理由,同样会导致药品短缺。”傅鸿鹏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也多次表达了其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的反对:促使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改革措施是减少政府管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建立竞争性的药品零售市场,而不是强化政府管制,重回“统购统销”的制度老路。
“在良好的市场机制运作下,政府部门不需要干预。”肖鲁的看法与朱恒鹏的看法颇有些相似。在他看来,政府应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建立短缺药品信息系统,而非直接干预药品的生产和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拿到必要的信息,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都将变得更加理性。政府指导和企业的市场反应相结合能够保证市场的供应。”肖鲁举例道,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和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建立了短缺药品信息系统,提出了短缺药品应对政策,为缓解药品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赞:4758 浏览:1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