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肠杆菌分离与药敏鉴定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1-0769(2014)06-0060-02
摘 要:从20多个养鸡场的发病鸡中分离出可疑菌株,经常规策略培养、纯化、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分离鉴定出 18 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ED1、ED2、ED3、ED4、ED5、SD1、SD2、SD3、SD4、WD1、WD2、WD3、WD4、ND1、ND2、ND3、ND4、ND5),有 12 株分离株被鉴定出血清型,血清型主要有 O78、O35、O36、O1、O2、O5、O18。其中 O78 共有 4 株,占 33.3 %,O35 共有 3 株,占 25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诺氟沙星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血清型;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1 前言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chia Coli,E. 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但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胚胎病[1]。正常的人类和动物的肠道内寄居绝大多数菌。然而,一些大肠杆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细菌会侵入肠外组织,器官或血液毒性,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细菌性病。
2 材料与策略
2.1 材料
2.1.1 病料来源
病料来源于山西地区各养殖场及养殖户送检的病、死鸡,临床剖检有典型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或卵黄性腹膜炎,疑似为大肠杆菌病。
2.2 策略
2.2.1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
无菌取病料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 ℃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菌落的形态。取中等大小、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直接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依红美兰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37 ℃培养24 h。置4 ℃冰箱环境保存备用。
2.2.2 生化试验
选取在伊红美蓝琼脂上生长出的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选取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的砖红色菌落进行生化试验。作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M.R试验、构椽酸盐利用试验、V-P试验、三糖铁试验,在37 ℃培养24~48 h之后观察变化。
2.2.3 药敏试验
用药敏片进行实验操作:用酒精灯火焰把接种环灭菌,然后接种环挑取一定量的细菌培养物,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涂布的时候用划线的方式[6]。
判定标准见表1。
3 结果与分析
3.1大肠杆菌的分离
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料,接种到培养基,37 ℃培养 24 h 后,普通肉汤呈均匀混浊,试管底部有淡白色粘稠沉淀,轻轻摇晃呈云雾状散开,并有臭粪味。在营养琼脂平板上,为圆形微凸起,表面中等大小,光滑湿润,浅灰色半透明菌落,在血液琼脂上出现菌落边缘整齐,并有隆起的灰白色,菌落较大,多数不溶血。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菌落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湿润呈现粉红色。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菌落带有金属光泽呈现紫黑色。
3.2.1 染色镜检结果
病死鸡心、肝组织及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多数分散排列,偶尔有 2~3个连在一起,两端钝圆,两端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3.2.2 生化试验结果
分离到的 18 株菌,各菌均对大多数糖类产酸产气,如葡萄糖、甘露糖、缓慢发酵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MR 试验阳性,三糖铁底层产酸,V-P 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阴性产生靛基质(表2)。
3.2.4 药敏试验结果(抑菌圈直径平均值,单位:mm)
由表 3 可以看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诺氟沙星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产生了耐药。
5 结论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诺氟沙星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产生了耐药。
参考文献:(6篇,略)
□□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8568 浏览:1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