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代艺术怎样“懂”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懂”的标准在哪里?
谈到当代艺术,在面对作品时,想到它“是什么”,或是“像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已知的文化符号、已有的浅层文化去分析、评价。“画得像”衡量艺术的一个标准。西方文艺复兴所追求的法、网格化法,也是皆在将“画得像”做到极致。对于没有受过西方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教育的人们来说,艺术作品的好坏也大抵如此。在此,不得不提到一幅马奈的小作品《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它在美术史上没有什么高的地位,但自它之后,西方艺术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艺术不再追求“绝对的像”,而是绝对地追求一种“相对的像”。在包括马奈在内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你看“那束光”背后作者的感觉,看他画光线时用构图、色彩、笔触所传达的个人感觉。这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共通之处。在整个二十世纪,就是为了更直接地表达个人感觉,艺术家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语言样式,产生了诸如新媒体装置、活动影像等新式艺术。
有人说,现在“人人艺术家”,笔者认同这一观点。当代艺术降低了技能的要求,忽略了刻苦的程度,但抬高了思想的门槛。人人艺术家,说的是人人都有创造艺术品的可能性,而非时时刻刻都有艺术品产生。如果艺术品本身不与其特有的文化思想搭界,就是一种割裂的存在,那么它就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全方位的、丰满的艺术品。回到“当代艺术”这个话题,司汤达曾在1823年阐述过关于乐趣与艺术品的关系:“呈现给人们的艺术品,可以看到他们现今状态的习俗和信仰,并为他们提供最大可能的乐趣”;马太·卡琳厄斯库曾在1987年提出的“现代主义、前卫、颓废、媚俗、后现代”这五个关于当代艺术的名词,现已当代艺术的评价模板;这些似乎都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建立起自己对当代艺术的话语权。
当代艺术有什么不一样?
是时间,时间指向。当代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时性非常强。在当代艺术的早期,比如说去美术馆,你可以看到毕加索等人的作品还是一幅幅独立地摆在架上。到了后期特别是现在,有作品是要求观众参与的。有的设计师花两年时间做一个展览,展览结束,作品就撤了,不再馆藏。多年以后再办展览,同一作品重新创作。再比如,俄国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1910年的作品《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当时是运用音乐的节奏开启了画笔的触锋,通常被视为抽象绘画诞生的标志。可以自己先做实验,听自己爱听的一首歌,随便什么样的,在你最烦恼的时候,比如你家邻居装修,“咣咣咣”砸的时候,你开始用肢体的节奏在画布上表达,画完放一旁。等你心情平静的时候再看,你能回忆起当时的情绪。同样,看康定斯基的《第一幅水彩抽象画》,你能很明显感觉到色彩的节奏感,作者向你展示的是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范式。在传统艺术当中,特别是传统绘画和雕塑,形式创新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在现代艺术里中,范式就变得更自由化一些。当然,连贯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即所谓形式的范式化。可以从一幅中国卷轴画中看到篆刻艺术、书法艺术、诗歌艺术,还有绘画艺术。在一个作品里完成美术的几大成分。这种融合性的发展正好是当代艺术装置所追求的一个范式。当代的美术作品中语言层面的变化不是革命性的拓展,艺术符号一般也是已知符号或已知概念性符号。就创作而言,有人说当代艺术用的是现成的东西来表达,无论是对形而上主题的感受抒发还是对原始故事的再度演绎,其内容已经存在的。
再次是形式。当代艺术的形式更具多样性。杜尚名作《下楼的裸女》,完全是几何化和抽象化的,但准确地把运动的感觉表达出来了。关注当代艺术的可能都会知道徐冰的《天书》。作品中用了字,但没有一个字是人们认识的。用的话说,用的全部错字。参观这个展出的许多的老先生、老学者都努力地在每个字上找出他可能会认识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很简单的一个字,你越写越觉得错,写十遍越写越错,《天书》的创作就是利用了这么样的一个错视的关系,错视的感觉。
若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代艺术,笔者认为即“混生”。它是已知符号经过综合派生后的新的文化。“混生”“混”的是已知元素之间的多重关联,是用带有多种文化隐喻的载体来搭建新的艺术语言符号。而“生”在搭建的过程中也有其条件:是作品中已知符号在艺术家个人的新语境下产生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引起的观者感受;其次是接受者与作品之间的角度生成;最后是历史性的生成,即作品完成后又了已知的艺术语言符号。比如当代艺术中实验电影、实验戏剧、当代舞蹈等各种先锋的艺术形式与表达策略的多元化和相互渗透性也是在已有的文化元素基础上形成的非标志式的符号,这些大段落的非标志式的符号既不是靠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也不互为依存,它们独立地标志着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一种策略看懂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起步并不是很早,但是走得非常快,速度惊人。现在,到宋庄、到798,看到有的作品确实很难理解,特别是跟中国人传统的艺术欣赏、艺术表达差距非常大。有些东西是不是算当代艺术,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存在价值,对社会的推动、对艺术的发展有没有什么积极?不好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社会转型期间冒出来的东西。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迎来思想解放,其后艺术观念、标准比较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潮全出来了,有的是代表社会的前进,有的是代表着后退。排除一些“推手性评论”,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有前景的。
经常有人问,有没有一个策略让人一眼就看明白当代艺术?按理说是没有的。理解当代艺术有三条线索可循:1、背景情况的占有(创作者的意图);2、瞬间信息的搭界(现场性的强调);3、相同语境元素的偶然发生(互动性的发生)。如果非要简单化,可以有个小结,就是两种:看自己和看作品。如果你喜欢唯美,但又不喜欢格式化的唯美(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美),你去看展的时候,会从中挑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来。前提是,你得肯定艺术有种形式,当代艺术也是艺术形式当中的一种。观赏艺术作品并且试图理解艺术作品是对自己审美经验的训练,理解艺术作品不能够只听别人怎么讲。其次,对的人一个倡议——看作品。当代艺术是今天的艺术,每个人都在参与着它的创造与构建。所谓当代,是每个人的“当下”。在当代艺术时期,每一个人在艺术上绝对被尊重的对象——你在想什么,你将要想什么?被读“懂”的艺术品与欣赏者内心有着相互的认同和召唤。 如果这个作品你觉得很晦涩那就不好了,当代艺术不是别人来决定的,是你来决定的。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老师、旅法艺术家)

点赞:5263 浏览:1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