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初中地理教学对策之情感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目标被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的情感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推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既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也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培养,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策略中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情感教学

一、创设理由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中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兴趣的高低,对疑难理由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等方面。但是,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虽较强,可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教师情感教育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智感。而创设理由情境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创设具体的理由情境,让学生在理由情境中深思、探究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正确答案。最主要的是,创设具体的理由情境,能够将抽象、死板的知识融入、生动的理由中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被激发出来了,学习效果也就被提升了。例如,在学习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将“乘飞机从上海到乌鲁木齐需4.5小时,而从乌鲁木齐到上海却只需4小时”这个理由引入课堂,学生会很好奇,想要知道理由的答案,因而也就聚精会神地听课了,当学生在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时候,就会明白中纬西风带的作用了。

二、加强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更是一门感染力比较强的学科,学习其中的地理知识就应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做贡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这可以教师引导和知识升华来实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进而重新加工和整理教学内容,方便向学生传达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注重教材中的地理、人文、文化、社会等各个环节中的情感因素,在课堂内容中加以引导,将课堂内容加以提升,实现全面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拓展课堂知识,强化对学生的道德知识教育。例如,在学习人与自然的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多媒体展示、实例讲解等策略加强对学生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了解人为的滥砍滥伐、滥垦草原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认识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意识。

三、发现地理教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推动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途径,引导学生对审美的追求,推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美的东西,教师可以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产生快乐的情绪,进而爱上地理,爱上生活。,教师可以对地理教材中的美好因素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感知地理教材中的美。例如,地理教材中的花、树、鸟、虫等自然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社会美,都可以被充分利用到情感教育中来。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艺术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教学策略中的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语音、语调及表达的多样化、生动性、精炼性出发,并注重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营造一种课堂之美,学生也就融入美的教育之中了。

四、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纯粹的教与学,而是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教学相互推动的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让学生的情感激发、表达和展示,进而情感教育中的主体,亲身体验情感教育。注意的是,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应该是关注与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心和爱心,进而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奋斗,努力学习。,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特征出发,打造个性化的情感教育。其次,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被视为最的,而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体验则被忽视,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受限。在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教学已经被教学所关注,已经了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积极注重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和情感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璧.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版, 2009(09).
[2]艾群敏.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 2010(05).

点赞:23695 浏览:10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