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育技术界一桩历史公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魏宁:专栏作者。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关注教育、技术。
在美国教育技术界,有一桩历史公案,它绵延30年,至今余波未平,影响犹在;它牵涉了几代教育技术学者,众多名家大腕卷入其中。它就是著名的“学媒关系之争”。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大举进入教育领域,人们热切期盼这个新媒体的出现能大大推动学生的学习,进而引发一场教育变革。但就在此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心理与技术系主任理查德·却发出了一个“刺耳”的声音——“媒体永远都不会影响学习”。正是这一声掀开了“学媒关系之争”的大幕。
在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后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给了当时“教育媒体热”当头一棒的“饼干论”和“药片论”。在“饼干论”中,认为,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我们就像一包包地吃饼干,计算机的出现,好比用卡车来运饼干,虽然能转变我们吃到饼干的数量,但饼干依旧是饼干,饼干的营养结构并未转变。而“药片论”则是说:病人可以通过口服药片、饮用溶液、注射等不同形式进行治疗,但重要的是药品的成分,而非药品的形态。进而总结说: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它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对于一个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媒体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换言之,媒体对于学习结果来说只是充分条件,媒体与学习之间并无关联,这就是著名的“学媒无关论”。
但是,反击也随之而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SRI学习技术中心主任罗伯特·考兹玛针锋相对,他认为,教学过程绝非仅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媒体也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媒体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已然构成了一种学习环境,从而影响和推动着学生的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与学习之间必定有关联,这就是“学媒相关论”。
明眼人一看便知,论战双方颇有些“各说各话”的味道。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看重教学信息的传递,关注学习的结果,认为媒体没有推动学习;而考兹玛则从“学”的角度出发,看重学生与媒体的交互,关注学习过程,所以认为媒体推动了学习。
这场争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双方阵营的支持者轮番上阵,一吵就是20多年。但是,不要以为辩论双方在观点上是针尖对麦芒,毫无调和的余地,恰恰相反,在吵了20多年嘴架之后,双方逐渐在消弭分歧,取得共识。比如,罗伯特·考兹玛开始承认,媒体并没有必定地推动学习,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在媒体与学习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也承认,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过程绝非只是一个单一的信息传递过程。今天,学术界也早已不再用简单、线性的思维模式看待学习与媒体的关系,这对于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实,媒体与学习的关系绝非能或不能推动这么简单。每种媒体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一种媒体的长处可能正是另一种媒体的短处,我们与其笼统地发问:“某种媒体推动学习了吗?”不如把理由聚焦到教学细节上。比如,与其问“电子白板能推动学习吗”,不如具体地问:电子白板在哪些教学内容上能推动学习?电子白板用在哪些学科可能效果更佳?电子白板用在什么场合更能推动学习?电子白板对什么样的学生效果更佳?因为媒体与学习的关系总是复杂而具体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相对较佳的媒体,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媒体组合。
对于教育技术领域来说,学习与媒体的关系属于那种“永恒的话题”。在这个理由上争论的作用不在于分出个观点上的胜负输赢,而在于让我们今后面对各种新媒体时变得理性和成熟起来。如果认识到这点,“学媒关系之争”就不仅仅是专家之间的学理之争,而对教育实践者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3130 浏览:15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