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教育本质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教育本质,会发现“教育本质”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多么巨大,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没办法用“教育”一词来海涵一切教育现象,从而也不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本质的定义。应该以后现代主义提供的新的视角与策略,来审视一切教育理由,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赶上世界。
【关 键 词】教育本质;后现代主义
1005-5843(2013)05-0108-02
教育本质——“什么是教育” 理由作为教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石,是教育学研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理由。从而,对于“什么是教育”这一本质理由的不同回答,就会导致教育工作者持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从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政策,这对实际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教育科学自身的发展也是具有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理由。今天,后现代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最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西方哲学思潮或倾向的总称传入我国,对我国原本已经纷繁复杂的教育局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在本文中尝试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对我国教育本质长期以来的纷繁复杂的情况做以辨析与反思。

一、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即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存在的特征。对这一理由认识,只能从 “教育是什么”这一理由来入手,理解教育的概念来认识教育活动的内涵及外延,从而把握教育本质。从古到今,众多教育学家都对教育这一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并且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但是,受认识水平和时代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给教育下定义特别难。只能说,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有它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从教育的内涵出发,会发现教育是教育事实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教育是生产力”、“教育是上层建筑”到“教育是文化的传承”等等,都体现了教育在不同的观念下不一样的表述。从教育的外延出发,会发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外延出不断扩展,从正规的“学校教育”到现在所提倡的“终身教育”,教育所囊括的内容越来越多,使对于教育本质的把握越来越模糊。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关于教育的概念林林总总,统一。

二、后现代主义

现代化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为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界大战的爆发,人们开始对自由和理性产生质疑,这时,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思维的否定和超越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后现代主义认为,“本质主义主张本质高于现象,并把本质的发现和揭示视为认识最高目标的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因为本质并不存在。”传统的本质观认为,尽管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但是在其内部总能找到一条稳定的主线,那就是本质,认识的任务就是透过各种现象来发现本质。这是后现代主义所反对的,他们认为以这样的一种认识会形成一种共识、一种权威。当这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理念传入我国,会对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的教育本质理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三、教育本质的后现代主义深思

以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教育本质,众多教育学家的做法是各种教育的表象及自身的认识,试图找出存在于教育本质的东西,从而为教育确定一个公认的答案。但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范的词语,它包含了一切教育现象,并且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从而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都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样强加性的教育本质很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误解,导致读者对此理由的认识感到越探索越模糊。
但是,当以后现代主义否定的思维方式去审视“教育本质”时,会发现其实“教育本质”是不存在的、虚无的。为什么呢?每个人的认知都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对事物的认识本身就带有一定偏差与局限性,这种客观层面的“教育本质”本身就是不存在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的带有主观意愿的“ 教育应该是什么”这一理由,而又习惯性地把这种主观意愿当作应然现象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目前对教育本质的定义显得那么随便并且无穷无尽。
所以说,后现代主义反对的就是现代主义试图运用一个叫做“本质”的框架去把握这个复杂的世界,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巨大。但是可以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条件下来考虑。从后现代主义视野来看,对现实社会的观点所持有一种在否定的基础上超越的观念。也就是说,不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本质的定义,毕竟“教育”一词海涵了一切教育现象,只把握的、局部的、特定时空下的教育本质即可。
如果按照统一的教育本质来指导的教育实践的话,就会导致教育工作者实行的是一样的教育目的、教育措施、教育策略等,这样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妨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也是中国学生同西方国家学生的一个重大的差别,中国学生在深思理由时脑海里总是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在束缚他们,而不像西方国家的学生,他们讲究的是,“在同一的基础上求异”。依笔者看,当什么时候中国学生能把这个框架去掉,中国的教育水平应该就能跟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了。

四、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本质理由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策略,其反对教育本质的话语霸权,为每一个人理解教育提供合理性,但同时也忽视了教育活动中一些共同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因而,在进行教育本质研究的后现代主义选择上,采取审慎的态度,有选择性地甄别,不能全盘吸纳,也不能盲目拒绝,只有如此,才能尽量减少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开出现亡羊补牢的局面。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发源于西方社会,主要的是西方现代化后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然而中国的社会情况不同于西方社会,所以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思想时不是一味盲目地移植,而应该是有性地吸收,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有机地结合,做到后现代主义也能“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陈桂生.略论“教育”概念演变的轨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张巽根.教育是什么[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王爱芬.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9).
[5]杨瑞勇.思维的发展与方份的创新——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几点深思[J].教育探索,2003(3).
[6]朱成科. 论作为教育本体论的教育哲学——兼论“反本质主义”教育观点的时代困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9).
[7]燕良轼.解读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点赞:5092 浏览: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