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护理策略和要点。策略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心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护,尤其要预防情绪波动加重病情,提升护理水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专科护理;心理护理
1 常规护理
1.1卧床休息 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有一项重要护理即绝对卧床。为减少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患者在第一周急性期内需要绝对卧床,防止病情起伏并发生并发症。病房环境需保证安静,稳定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完成所有日常活动,以此尽量减少患者床上活动量,防止过多活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并引起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1]。事先计划好护理操作程序。急性期尽量谢绝家属探病,防止患者见到家属后产生情绪波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后使心律失常。
1.2饮食 限制高热量和少食多餐是患者的饮食要点。患者的心功能和心搏出量因长时间卧床而减弱。饮食以高维生素、适当纤维素和足量蛋白质为主,少盐、少脂、少产生气,清淡饮食最佳。为减少心脏负担,不要饱食。注意大便通畅,预防腹胀,禁止刺激性食物。
1.3吸氧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后坏死,吸氧为重要治疗手段,可以提升血氧饱和度并且预防心律失常,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和减轻疼痛,有助于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病程早期3~5d内患者吸氧流量应在4~6L/min,之后1w内吸氧流量在1~2L/min即可,并改为间断吸氧。
1.4疼痛护理 强烈的心前区疼痛是患者常见症状,病情严重与否也可从此看出,强烈痛感导致发生反复性症状。患者因疼痛无法保持情绪冷静,常因此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损耗。因此可给予杜冷丁和镇痛,为防止药物对呼吸和循环产生抑制,用药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面色。
1.5排泄护理 患者需要预防便秘,为推动肠蠕动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防止大便干燥,也可以适当腹部按摩。必要时可口服通便灵或番泻叶以及使用开塞露通便。
2 专科护理观察
2.1心电监护 患者在确诊后需马上入住冠心病监护室实行心电监护,并需对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心肌酶谱动态和心率进行严密监测。负责护士需对心电图变化和心律失常图形充分熟悉,对心律失常有充分了解,因为患者常在24h内出现心律失常,是早期死亡的重要理由[2]。对心电监护仪的变化持有高度敏感和警觉性,及时记录下变化部分和时间,和医生及时沟通。
2.2建立静脉通路 选择二路或三路补液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为减少心肌缺血,需按医嘱服用扩血管药,扩张冠脉血管;血压低时可用多巴胺来保证全身及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2.3溶栓治疗护理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溶栓治疗为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溶栓治疗早进行可有效减少梗塞面积,增强左心功能,使患者近期和远期的死亡率下降。溶栓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溶药物如阿替普酶、拜阿司匹林、溶栓后低分子肝素等,患者出血可能性增加。对于患者皮肤黏膜是否出血、紫斑、呕血、患者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对患者是否颅内出血,可通过是否有意识、瞳孔是否变化等了解,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可针对颅内出血使用,并采取其他处理。
3 心理护理
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时会产生剧烈疼痛致濒死感,患者因此对疾病产生恐惧,负面情绪会兴奋交感神经,加速心率,收缩血管并且使血压升高。患者心功能因疾病减弱,监护室环境陌生、抢救过程和仪器以及频繁的治疗、观察和护理会使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进行观察,即使给予心理疏导,防止负面情绪加重病情。
4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灌输其乐观的生活态度,预防负面情绪。对患者解说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治愈的信心[3]。对病房加强巡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教授患者调节和制约情绪的办法,避开患者受凉、感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排泄通畅。为帮助患者形成条件反射,配合患者的排泄习惯给予便器。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会受到全方位的护理,包括有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这三个方面都着重于减少患者的自身活动和情绪波动来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因此加重病情。要密切观测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预防出现并发症和出现情绪波动,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困扰。
参考文献:
[1]杨清梅.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J].健康之路,2013(06).
[2]杨小燕.性心肌梗塞的护理[J].现代养生,2013(16).
[3]宋艳平,李红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3(07).
编辑/王敏

点赞:32539 浏览:15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