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体类英语教学几点体会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艺术体育类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基础严重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材难度偏高,这些都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兴趣;而学无所用,体验不到“参与”的快乐,又使他们缺乏基本的学习动机。但是,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文化图式表达有助于营造语言的作用建构和学有所用的情感建构,再辅以合适的激励机制,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有可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关键词:艺体 大学英语 体会
接触艺术体育类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期间因为本校连续数年艺体学生英语高考平均只有40多分(150分制),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曲折超乎想象。笔者请教了本校前辈,俱都无奈;认真研读了知网上近百篇相关的论文,大体也不外乎学习动机分析、分类分级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强基础知识讲解等等,真正具有借鉴作用、操作性强的论述少之又少。不得已,最终还是自己摸索,总算有所收获。

一、教改策略由来

最笨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我每次在教学上遇到挑战,总喜欢走两条途径:研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求教于学生。既然文献研读收获有限,我就选择了第二条路,开门见山当众请教学生:其一,不喜欢上英语课,除了基础差,还有没有其他理由?其二,你们希望把英语课上成什么样子?我不仅当众请教,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号、电子邮箱、办公室门牌等一并公布,希望通过所有可能的交流与讨论共同找到策略。而且一旦学生的意见和倡议被采纳,我将会给予期末总成绩加分的奖励。
Cohen(1998)强调要尊重学习者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策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1]。经过反复努力,我收到了上千条学生反馈,分门别类整理过后大致如下:根本就不想学英语,但作为必修课又没办法;虽然学校换了几套教材,其实都没用,因为即使最简单的句子也看不懂;最反感教师讲单词和语法,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讲了也听不懂,记不住;最喜欢上课“侃大山”“摆龙门阵”(知识拓展)的教师;最喜欢看电影;喜欢上课有互动性的活动。

二、教改思路

上述反馈中,大多数都在意料之中,但是教师耐心细致的单词和语法讲解受到普遍反感却是意料之外的,仔细分析却又情有可原:学生的英语基础与教材严重脱节,再怎么讲也是听不懂的,况且至少六年的英语被动学习早已使学生疲惫不堪,养成排斥的惯性心理了。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大学生已经有了完整的独立人格,而且当今大学生的叛逆心是超出我们想象的,他们对英语长期的偏见使我们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一般的激励措施难以形成长期的效应。根据“情感过滤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态度越消极,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作用越明显[2]。而按照建构主义(constructivi)的理论,“情境”“协作”“会话”和“作用建构”又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作用的能力”,而不是“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于是我开始着手进行上述两个理论的策略研究与实验。
我事先就教改中可能存在的违规理由咨询了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事实上,除了少数研究者和专业人士,大部分人的英语纵然达到了四级或者六级,在工作中也都是用不上的,更不要说高职高专的艺体专业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目标不再是语言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等级水平,而是从英语中学会了解世界,反观自身,推介自我。其后,我又把整个教成若干模块,逐个攻破,包括强制性的平时成绩考评机制设计、职业性的专业知识接驳(类似ESP)、文化性的一般兴趣调动(影视、歌曲等)、灵活性的时事新闻拓展等等。

(一)成绩考评设计

我发现,平日旷课最多和课堂最不认真的除了那些基础最差的学生,还有基础最好的。前者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机会通过期末考试,因此干脆放弃学习,转而寄希望于考试或者重修(对重修者格外开恩以使其顺利毕业是很多高校的潜规则);后者由于在同班同学面前具有绝对优势,对期末考试过分自信,容易出现懈怠。为了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减少期末突击应考,我将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例从2:8调整到3:7,4:6,5:5,并最终定格到了6:4(我并不认为6:4的比例适合专业课程)。由于过去的课后作业普遍存在网络抄袭的现象,因此我们的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包括课堂综合表现、课堂作业和小组讨论。其中课堂表现主要是针对特别活跃的和(或)开小差的学生:前者答对有奖,答错不罚;后者答对无奖,答错罚分或罚表演节目。连续数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成绩结构比的调整对于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有鼓舞和鞭策的效果,不仅如此,每学期都有不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素材的搜集,这使得他们更加享受教学的过程。
此外,分级教学适用于学校层面的宏观策略,对于微观层面的班级而言,真正要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根据入学英语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个等级,在平时成绩考评中给予不同的要求是有可能实现的。我为部分课堂作业设置了不同的作业要求,并且允许B级学生挑战作业,挑战成功会有加分,挑战失败也不会扣分。为方便操作,我还直接在教学班花名册中备注了AB等级。

(二)专业知识接驳

ESP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思路,但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颇高,难以在普通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的艺体类专业中实施。尽管如此,ESP的基本思路仍然是值得借鉴的,我校甚至还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大学实用英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根据音乐、体育、美术三个专业编写了三个章节,分别是:Part 1 Music and Dances, Part 2 Sports and Games, Part 3 Art, Part 4 Mass Media and Entertainment.每个部分有若干单元,而每个单元又有两篇文章,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班专业特点选用合适的单元。然而这套教材与ESP其实也只是貌合神离,因为绝大部分文章都属于科普文章,不仅生词繁多,而且长句、复合句特别多,很多时候一段文字上百个单词就是一个复合句。这种文章不要说艺体类学生,就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如此,该书同时为我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诉求,我自行在网络上搜索了一批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发展到现在这些扩展阅读的课时分量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教材的用度。

点赞:13429 浏览:5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