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合作学习,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推动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把“主体”与“主导”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合作学习强调集体意识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优于竞争和个体化目标结构。一节课,合作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是否推动了学生的发展,其性不容忽视。如何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须关注几种学习状态。

一、学生是否主动进入角色

合作学习要考虑所要合作的内容是否有必要。在语文课堂上,字词的识记、课文内容的初次朗读品味、知识点的掌握等简单的基础性目标任务无须合作。只有当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或在某些方面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才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他们才希望能帮助、评价与启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能产生求知,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其次,合作学习过程是理由的产生、争论、最终达到共识的过程,因此,所要探究的理由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且是学生实实在在和感兴趣的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

二、学生能否真正交流想法

真正交流想法,合作学习才能有实际的。合作什么、怎样合作、合作学习要达到一个怎样预期的效果,老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要有预设,并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可行的做法。学生只有明确在哪一块学习中有疑问,深思、讨论,只有能够借助一定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将知识理由化,将理由具体化、板块化,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才能真正进入互动交流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对整个合作环节合理操作,机智调控,谨防进入无为、无序、无果交流状态。

三、生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和创新

合作学习中,个体才能在与群体接触中主动获取知识,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建构,但不能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因此,合作小组成员是多元化的组合,包括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别等方面都有差异。在这样的组合中,每个个体都能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观点,成员之间才能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上中下之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里的“每一位”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以至认识事物的整个能力都有区别,在某些理由上,要允许他们存在差异,保留观点。例如在《故乡》一文中,杨二嫂的外貌和行为的描写细节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让学生就此描写形成认识和评价,就会出现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有人可能只停留在杨二嫂的滑稽中,对其行为表示不齿;有人也许能发现其可悲的一面;又有人可能会上升到对人的灵魂的,对生命的深思上。因此,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的学生,更不能苛求他们达到同样的水平。生生之间存在差异,正好说明他们的合作交流进入到合情合理的状态。
创新会让课堂产生波澜,具有活力。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才是合作学习下生成状态的实际效果。而这种生成状态不是每节课都会有的,它教师留心捕捉和把握。

四、能否共享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共享学习成果,树立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共享学习成果,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共同利用,也不仅是学习目标达成以后的某种情感释放,要让学生能“享”在其中。过程的波澜起伏,情感体验的甘甜愉悦,共同合作中的包容互补,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汇,个体心灵的震撼激荡等都能让学生分享其中。合作学习的成果能构建起每个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不同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相应的发展。
能否共享学习成果,要看每个个体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没有成就感,取决于学生个体在合作过程中承担的任务有多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给小组乃至班级做了哪些贡献;满足感来自于学生自己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合作吸收了多少,是否从中获益,原来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能否共享学习成果,也要看学生最终的成果能否认同和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任务放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在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理解能被认同和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困扰或疑惑能够解开,从而明确自己在同一学科领域里与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能否共享学习成果,更要看学生个体能否看到合作给自身带来的,并能否为下一次的合作总结经验。的合作为了利益共享而建立的,如果学生在合作之后并不认为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也不能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那么,这样的合作就会形同虚设,甚至是浪费时间。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应该总结经验,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将再次合作,长期合作视为一种需求。
合作学习不可否认有它的优势和价值,但要结合学情及学科特点很好地掌控和操作,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并使课堂效益最大化,还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也建立更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带动师生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我,最终使师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邵亚梅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 744600)

点赞:8579 浏览:3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