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对某学生使用“微博”心理情况调查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微博,新生代产物,不断冲撞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以某大学为调查客体,剖析大学生使用“微博”心理情况和带给的正负影响,继而提出利用“微博”积极作用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倡议措施,具重要现实作用。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心理动机;正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199-01
微博,自传入国内,以高速、自主、平民、互动等特征在高校盛行且广泛使用,让大学生在新型信息交流平台上接触到新知识新理念,也受到不良思想和观念的侵袭,给身心健康带去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进而做到扬长避短,将其引申利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拓展教育广度、深度、维度和动度,提高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坚定的信仰信念,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合格接班人。

一、某大学学生使用“微博”心理情况的基本调查和动机分析

为充分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情况,本文选择了某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客体,采对某大学学生使用“微博”心理情况的调查与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其中:访谈30人,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27份,回收率90%。调查结果为:对“微博”的使用来源途径:有83.9%表示自己上网看到的,有16.1%是朋友介绍的;使用时间:1年的占72.3%、1至2年的占21.9%、2年以上的占5.8%;使用目的:获取信息的占31.7%、抒发感想的占24.3%、记录成长的占20.8%、打发时间的占14.5%、结交朋友的占8.7%。
进一步剖析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理由,表现为:⑴宣泄个人情绪倾吐心结。“微博”具有的平民化和草根性,正好成为大学生自我宣泄和表达的渠道;⑵沟通交流调整自我认识。通过发布信息,倾诉内心情感,得到众人开导、交流和理解,达到自我调整。⑶期待被关注满足成就感。通过使用“微博”,吸引众多“粉丝”,极大感知到成就感,满足了他们的价值心理。⑷从众心理色彩驱动内心。一些大学生追求新颖时尚,怕别人笑话落伍,努力效仿身边同学室友,把“微博”作为不可缺少工具。

二、“微博”对某大学学生正负两面影响的简要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得出“微博”对大学存活在正负两面影响的调查简要结论。一是开阔思维。“微博”开拓了大学生视野,加深对世界认识和对社会直观了解,并获取他人人生经验。学到课本学不到的东西,变得积极自信,更好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二是利于释放压力。“微博”让“蜗居”习性的大学生有了思想交流平台,他们在虚拟空间互动中拓展社交圈,释放压力,发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压力。三是增强责任意识与自信心。“微博”发布信息不受地位、场合等约束,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特别是意见被认可肯定时,增加了参与积极性,增加了自我责任意识与对自己的自信心。四是易干扰价值取向。“微博”信息集各种思想交汇,特别是西方腐朽观念思想,不断碰撞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使他们对个人价值正确取向产生迷茫,缺乏理性判断能力,易在心中被动接受或认可趋向选择。五是思维方式浅表化。“微博”信息突快、新,为博取高点击率,有的歪曲事实,甚至杜撰“新闻,造成大学生在难辨别真伪下,盲目肤浅下结论。六是左右思想情感取舍。受“微博”影响,很多时候,大学生对同一件事物,前后两种正反观点,让原本坚持正确的,在从众心情下走向错误,加重了情感不定因素。

三、利用“微博”积极一面引申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倡议深思

(一)借用平台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广度

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教育工作力度,将原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内容与有益大学生身心健康网络的“微博”内容相结合,开辟建立校园“微博”交流平台,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大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观点,锻炼参与事务管理的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学习、生活积极性。

(二)推动简洁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

注重利用“微博”释放功能,把大学生吸引到校区“微博”信息平台上,通过参与社会不公、民族感情、权益纠纷等热门话题,允许在一定程度内,发泄抑制或情绪,及时化解内心紧张感和压力感。并抓住舆情,及时送上关怀,温暖心理情感,避开深层次理由矛盾产生爆发破坏性的危机。

(三)增强传播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维度

继续发挥“微博”传播优势,构建社会,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与家庭建立信息平台,掌握更多个人思想政治动态趋向。与社团组织共建信息平台,通过权威人士点评回复,及时纠正错误思想。通过增加的教育福射度,净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纯洁性,为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垫定了基础。

(四)搞活互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动度

“微博”的匿名性,可促使人将内心真实想法说出来。因此,建立“微博”环境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沟通交流,消除师生面对面时的紧张、戒备和尴尬局面,减少顾忌,畅所欲言,提高了沟通速度,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总之,“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广泛且深入,工作者须积极利用对大学生有利影响因素,开拓工作新举措,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定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枣庄学院学报.2011.(01)

点赞:14952 浏览: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