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C语言与数据结构一体化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改革迫在眉睫,《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具有较强的衔接性,适合整合后进行改革。任务驱动模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划分,把握好理论和操作在教学中的比重,结合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入技能竞赛推动学习,并在后续开设课程设计,这样可以更高效、实用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课程模式 任务驱动 考核机制 以赛促学
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在广大职业教育院校广泛开展,所取得的成效已经逐步体现。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运用能力更强。为了推进和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数据结构很多是用C或类C语言描述的,所以在传统教育中,通常先开设C语言课程,随后的学期中学习数据结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理由:一是先学的C语言注重语法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应用,掌握不够牢固,在下学期学数据结构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复习C语言的知识;二是花时间复习C语言,自然就会占用学习数据结构的时间,导致数据结构讲授时时间仓促;三是过多的语法和细节的学习并没有让学生觉得掌握好了C语言,反而觉得太过琐碎,难以掌握。为了解决上述理由,我们把《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程整合,并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和实施。

一、针对学生特点,设计课程模式为“由果到因”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主体,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方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侧重考虑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策略,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俗称“填鸭式”教学;现在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觉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基于上述理念,课程模式设计为“实例—理论—设计实例”,即教师先给出实例让学生模仿操作,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后(依据不同实例的具体情况确定)讲解实例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例。通过模仿—学习—应用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
如C程序的入门,传统的课本都是先讲授C程序的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直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讲完,学生才可以自己写简单的程序,这个过程大致需要8到10个学时的理论学习,如此漫长的时光中,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C语言的兴趣,等到让他写程序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很难写出来。改用新的方式后,简短地对C语言进行介绍后,就给出几个经典的程序,让学生上机操作,熟悉上机环境和C程序的调试策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转,并看到运转的结果,这些直观的冲击会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求知。然后讲解C程序的结构和实例中用到的数据类型、运算符等理论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有了基本的概念后再模仿已经操作过的实例,自己设计程序完成指定的任务,实现复习、巩固和灵活应用的既定目标。

二、使用任务驱动模式,依据课程内容,合理划分任务

为了配合第一点的实现,将现有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进行整合编排,设计如下几个任务:C程序入门、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表、链表、堆栈、队列、树、排序、搜索、图。各个任务进一步细分,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方便具体实施,如顺序表又分为顺序表的创建、插入、查找、删除等。
任务的划分是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任务的难易程度、规模的大小、实例的选择,都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的积极性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到任务划分合理、实例选择得当,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任务划分要经过专业教师的讨论和分析,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请企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得出哪些内容是需要整合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拆分的,拆分到哪些任务中是合理的,便于教学实施,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用。第二,每个任务下的子任务拆分要合理,规模大小要尽量适合每次课(一般为2学时)的实施;实例的选择要遵循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能通过两到三个实例将相应的子任务的内容分解。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入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理论知识做到够用就好,最好随时补充

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先把理论知识全盘讲给学生听,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然后会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快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他们不等你把这些知识讲完,就已经将注意力投入到了其他跟课堂内容根本不相关的事物上。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整堂课中小部分的内容,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采用任务教学后,学生首先拿着程序上机操作,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不懂的地方,随之产生这是什么,这个可以做什么的疑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前教C语言,我发现到写顺序结构的程序时,学生写程序无从下手,帮助他回忆程序书写的整个过程,其实只需要三分钟的时间就够了,我疑惑:既然短短几分钟就能够让学生了解程序的基本组成,为什么先前要花那么多时间讲?最关键的是,讲的那些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有几个学生能掌握,效率极低。由此得到启发,不如先让学生操作,然后探究为什么这么做,这样顺理成章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这时候的理论讲解要简明、扼要,切忌长篇大论。当然,这样也会产生一些理由,理论知识会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没有系统性。目前我们采用的是一个任务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的方式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串联,使之完整和系统化。课堂上当学生有疑问或用到已学过的知识时,也要随时补充和复习,通过多次强化,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四、防止“重操作、轻理论”

在任务驱动模式实施过程中应避开出现“重操作、轻理论”的状况。也就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整个课堂的组织把控显得更重要。尽管我们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C语言与数据结构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教师应在课堂中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合理划分时间段内任务,让整堂课有序、有效进行。如可以将一堂课划分为操作、同学讨论、教师小结、设计实例等环节。将理论知识渗透在每堂课中,学习了这些操作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后,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实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操作,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五、制定完备的考核体系,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为了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每个任务,并保持一定的积极性,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传统教学中结果考核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任务制教学模式,而应该采用全新的过程考核机制。过程考核的细则在制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操作能力、态度、学习效果等因素,使考核起到监督学习过程、端正学习态度、肯定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努力的作用。良好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防止课堂监管失控。学生在被考核的过程中,会更好地约束自己,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

六、适当开展竞赛,以赛促学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既能起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作用,又能调动教师和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为了使竞赛取得良好成绩,应营造能推动学生学习的氛围。这样以竞赛为学习目标,以竞赛的成绩作为奖励,从而推动日常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七、配套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结束后,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并能综合应用,学以致用。课程设计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学生学习期满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实际应用,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具体科目的实施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做出调整,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点赞:4540 浏览: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