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欠发达地区教育目前状况与发展思路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动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如何围绕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最近对粤西一个欠发达的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以“实事求是、摸清情况、提示理由、推动发展”的科学态度,实地考察了当地城区、乡镇和农村的16所中小学及4所幼儿园,并与校长、师生和家长进行座谈,就教育理由展开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基于此,我结合该县的教育目前状况,谈谈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教育目前状况

1.现有的教育优势
当地政府历来把发展教育作为科教兴县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推动教育不断发展。1995年,该县“两基”工作省政府评估验收后,采取有效措施,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实现从普及到免费的新跨越。2010年,该县确立“巩固提高,内涵发展”的思路,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
2.存在的突出理由
该县在教育方面存在五个突出理由。其一,学校布局不合理,布局调整工作进展缓慢。2003年以来,该县只完成22所学校的撤并工作,教育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区小学、初中的办学规模过大,但城区普通高中的学位不足。二是乡镇、农村小学、初中的办学规模过小;同时,乡镇、农村小学、初中的生源不足,资源闲置。其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低。乡镇、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差距较大。其三,乡镇、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乡镇、农村学校的英语、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严重不足,无法按规范要求开设相应课程。二是乡镇、农村学校缺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是乡镇、农村学校的校长对学校缺乏精细化管理和理论指导,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四,乡镇、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没有较好的落实。学校的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制度不严、管理不细、工作不实、教研人员不足、教研经费缺乏和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缓慢等理由。其

五、乡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城区与乡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差距较大。

二、发展思路

均衡发展乡镇、农村的义务教育,对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发展义务教育,就应立足于农村发展大局,保证教育公平,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新需求。
1.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为了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可利用的“教育创强”之机,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可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即“财政投入一点”“争取上级支持拨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政府融资解决一点”和”学校自筹一点”。在“社会力量捐一点”方面,可广泛动员企业家、校友捐资办学,兴建教学楼、捐赠图书和仪器设备等,把规划保留的学校全部建成规范化学校,做到强镇无弱校。中职教育发展缓慢的情况,可考虑与企业、商会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使中职教育获得较好的发展。
2.推进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乡镇、农村小学和初中办学规模较小,生源不足,教师较少,办学水平较落后,无法与的教育发展相适应。为了转变这种状况,应按照“撤小、合近、扩强、带弱”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和按程序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为此,乡镇、农村可以中心小学和在校生人数较多的学校为主确立定点学校,对一时未能解决学位或撤并难度较大的学校,按“总校+分校”的模式推进,分校区由总校统一管理,待条件成熟再撤并。同时,盘活城区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解决学位不足等理由。布局调整,着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缩小城区与乡镇、农村教育发展的差距。
同时,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开展乡镇、农村义务教育的探索和试验,从教育政策、师资资源等方面积极扶持薄弱学校,实现区域内的办学均衡。,加快校园文化和信息技术建设,财力办大、办优一批示范中小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其次,深入开展“千校扶千校”和“名教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合作交流。最后,创新办学模式,建设以名校为总部,以周边公办薄弱学校为成员的教育集团,让薄弱学校共享名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师资,推动城区与乡镇、农村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此外,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做好“两困生”(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帮扶工作,积极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和“阳光工程”助学活动,有效防止学生辍学,力求每个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3.抓住教育发展核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与核心力量。为了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聘任制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因此,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坚持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轮岗制度,推荐、竞争上岗等多种途径,把想干事、能干事和会管理的优秀青年教师提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其次,加强交流锻炼,组织城区学校的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让乡镇、农村学校校长、副校长带职进入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以提高乡镇、农村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最后,结合实际制定“校长培训规划”,对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长进行轮训,做到理论测试过关,管理要求过关,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水平,逐步优化中小学校长的队伍。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立校之本。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尤为。,要把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师德建设,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评聘、业绩考核、岗位聘用和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其次,引导和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改善教法,主动提升自我教育素养,追求职业幸福和专业尊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校本培训,做好教师培训规划,教师职务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加快培养和选拔名教师和骨干教师,最终建设一支数量足够、思想过硬和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狠抓常规细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教学评价办法,探索建立以“定性+定量”为主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考核评价学校的指标,开展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评价活动。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原则,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育人格局。加强教研教改工作,深入开展学科研讨和课题研究,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存活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吴川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梁金)

点赞:6113 浏览:1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