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由历史理由引发深思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进行,新课改、新理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一轮新课改,走进了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新课改的新理念走进了历史课堂。在一次题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上,学生在学习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学生的爱国纷纷被激发了,各抒己见。但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左宗棠没有什么功绩,因为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随即,教室里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学生又纷纷议论起来,他们感到疑惑了,左宗棠到底有没有功绩呢?
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策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想想,这位同学是有意出“风头”吗?不像。既然是让学生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说明左宗棠肯定是有功绩的,那么,那位学生不是在否定理由,否定教材吗?他的答案不是文不对题吗?但他说的也不是没有呀!于是,我就又让学生讨论:到底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理由上有没有功绩?学生引经论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甚至还谈到了今天的台湾理由、钓鱼岛理由。整个课堂几乎搞成了一个辩论会。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的观点产生了怀疑,我就趁此机会给学生讲解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策略。
这个课堂生成的理由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自身有着无穷的潜能,他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应“授之以渔”,尽量发挥学生的潜力。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新课改也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充实自己的大脑。因为在课堂上不乏一些人由于没有史实做论据而不知道如何来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现象出现。同样,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理由,应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常言道:聚沙成塔。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也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走在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路上,将面对许多挑战。但我坚信,只要努力踏实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中心学校)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695 浏览:1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