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那么,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重视。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开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一些教师教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是照本宣科,或者在电脑房里利用广播系统做“新技术下的传统教学”,教学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不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线教师要努力钻研、探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根据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有意义的构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规划。笔者就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学中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谈几点认识。
1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共同参与,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工,每人负责一个方面,大家在提问、探究、讨论、总结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师生的合作精神,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存在水平差异。城市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早,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侧重于学会网络游戏的玩耍、上网聊天等;农村的学生,初中才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将从零开始学习。课堂教学既要照顾零基础的学生,又要引导知识结构不平衡的学生,力求每个知识点都给学生讲清楚。
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学,人手一台电脑,每个班48人左右。在这样好的硬件条件下,发现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主要是基础差的学生。笔者反思后,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采用小组协作、成员“金字塔”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这4名成员具有不同的电脑水平。4名成员中有一名是小组长,这个小组长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次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中,第一个完成的就是小组长,他将协助教师帮助组内理解任务差、操作技能差的成员,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于理解任务差的学生,原因在于语言领悟差或是读任务时粗心,小组长将用自己的理解来向其讲述,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讲解使成员易于接受和理解;对于操作技能差的成员,小组长向成员演示一遍操作步骤,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讲解,既能锻炼小组长的解说能力,又能加强小组长的操作能力。当然,不是每一个小组长都能完全胜任,每一个小组长都要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组成员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学习策略,既可以摆脱教师不能及时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困境,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好。
2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在学习任务开始前,提供给学习者的知识铺垫材料,先行组织者希望通过已有的知识带领学习者去领会、融会贯通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标精神,反复研读教材后,不难发现,在“计算机中数的表示”“认识‘我的电脑’”等课中,为让学生在知识上能衔接、能理解当前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提供以前学习的知识材料为基础。例如,在“认识‘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808so.com
我的电脑’”一课,目标要求学生要认识“我的电脑”窗口,那么教师将提醒学生打开之前学习过的“写字板”窗口。通过“写字板”窗口与“我的电脑”窗口的对比,学生发现除了“地址栏”“图标”两个新知识点外,其他的都是已学习过的内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让学生感觉到需学习的知识点新中有旧,利于接受;旧中有新,利于掌握。
3 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
情境教学策略是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将自身的认知和经验转换为指导、准则。使用情境教学策略,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视频展播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形象、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由于认同情感、个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教学策略可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数据安全”“改变计算机设置”等课中,笔者就运用了这种策略。例如,在“计算机数据安全”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预防、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笔者从人感染病毒的症状引入,假设学生面前的计算机感染了病毒,那么计算机会有什么症状?这时,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人感染病毒会发烧、感冒,那么计算机感染病毒也会发烧、感冒吗?通过小组讨论,有很多学生举手回答,总结起来答案分为两类:一是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认为计算机不会发烧、感冒,但是不会工作;二是有一定计算机使用基础的学生,从自己及父辈使用计算机遇到的故障上来回答,如系统崩溃、常使用的程序找不到了、计算机莫名跳出不知道的程序等。教师迅速抓住学生描述的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的症状信息,播放事先准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病毒发作症状视频,如SirCam病毒、“震荡波”病毒,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危害的认识,另一方面调动全班学生感受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从而激起学生兴趣。学生表现出急切愿望,希望掌握预防、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运用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是教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说明,对具体的技能进行分步演示,让学生理解知识技能的要求。教师分步演示的技能,需要学生一一模仿,在模仿中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达到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转化。当学生对分步技能熟练掌握后,要形成综合技能,从而具有综合运用能力。
在“用计算机写作”“画图软件使用技巧”等课中,教师先演示相关技能,学生再模仿学习各种技能。例如,在“画图软件使用技巧”一课,教师演示如何完成一棵树及一栋房子:在树的演示中,教师需演示铅笔、直线、曲线、颜料桶的使用技能;在房子的演示中,需演示多边形、椭圆形、矩形的使用技能;树的各个部分颜色有深有暗,需演示取色工具的技能;多棵树的出现,需演示选定工具的使用技能等。在教师演示的技能中,学生模仿时发现曲线使用技能是最难模仿的,需要教师分步演示并讲解掌握这个技能的方法。学生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对于绘图的相关技能模仿较快,掌握操作要领也快;有一定纸上绘图基础的学生在色彩、空间感上要强一些;计算机使用少的学生,对鼠标的控制不好,导致模仿技能较慢掌握。因此,学生需要不断地模仿。当掌握了所有的工具使用技能后,笔者让学生带来自己的一副美术作品,希望学生用画图软件将自己的美术作品“存入”电脑,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证明,示范模仿教学策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教学效果更好。
由于学生自身水平、需求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没有任一教学策略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策略,选择适用的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黎明.课堂教学策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DB/OL]./20020327/3023657.shtml.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阳光学校)

点赞:5945 浏览: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