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批评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就如何进行批评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批评;教育;艺术
教育学专家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是一个好学生的同时,要适当地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只有如此,他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他就能逐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而且也只有让他学会承担责任,才能形成对一件事情的真实、完整的体验,也才能形成完整完美的人格。所有这些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说,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的作用,而应该积极地加以利用。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指出: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受到批评,而且如果批评不当,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批评必须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善意、友好的批评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体的措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批评,在批评中伴随着鼓励和期望,批评中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入正轨。下面就如何进行批评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批评时要加入情感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能收到奇特的效果。
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小马,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下课常欺侮人,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助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用情感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创造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二、批评要注意场合

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能当众训斥,要注意场合。如果老师狂轰滥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觉得,老师适当使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小妮,为人诚实,虽不善言辞,却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有一次考试时,我无意中发现她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放在铅笔盒里。当时,对她这种出乎意料的举动,我可以说是怒发冲冠,难道她每次考试的好成绩都是抄来的吗?我正想对她狠狠地训斥一通,可当我严厉的目批评的艺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光和她的目光相遇时,发现她脸红了,并悄悄地低下了头。这时,我极力制约自己的情绪,悄悄地收了纸条,慢慢地转过身。后来,她主动找到我,对其错误作了深刻的检讨,并向我敞开了心扉,道出其中的理由。原来她的妈妈对她许诺,若期中考试考得好,就奖给她一辆自行车。她怕考不好,采用了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以期得高分。就此,我和她共同分析,端正态度,她表示诚恳接受。
试想,那时我如对她直接训斥,势必将不良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适当使用沉默,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批评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地进行批评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如发现学生将学校中的玻璃器具打破之后,要及时地指出其错误,并要求他立刻将破碎的玻璃打扫干净,并送到垃圾箱。而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来批评惩罚他。批评还要有针对性,在批评学生时,老师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在发现学生犯错误之后,将他以前犯的错误都翻出来,前后联系,越想越气,结果往往没有掌握好批评的力度,批评过度,对学生造成伤害。另外,还要尽量避开在自己情绪不佳时批评学生,因为在自己情绪不佳时,往往会将在其他地方所受的气发泄到学生身上,结果使学生受到的批评远远超过他所犯错误应该得到的批评惩罚。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了批评必须平等。对差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往往是“罚重于过”,而对于好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甚至是“视而不见”。这种不平等的态度会导致学生对于惩罚不以为然,批评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产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教育者在运用批评这种手段时,要一视同仁,没有偏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遵守共同的“规则”。只有如此,批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与威力。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作用及其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04(2).
[2]王辉.教师惩戒权行使中的侵权与救济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5(5).
[3]陈胜祥.教师惩戒权的概念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1).

点赞:4463 浏览:1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