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偏锋新艺术空间 展现我国当代“新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偏锋新艺术空间成立于2006年,它的负责人王新友出身世家,凭借着自身独有的艺术情怀和市场敏感度,使偏锋营造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展览品牌。这些展览品牌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与此同时,一批老艺术家也借此机会让人们对他们的艺术有了新的了解。这些艺术家在逐渐走入国际视野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和艺术机构了解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
“A+A”联展、“图画手工”和“抽象联展”已经成为偏锋新艺术空间三大品牌展览,为艺术、艺术家和艺术市场提供各种可能性。“A+A”联展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角的展览项目;“图画手工”则以艺术对各行各业的启迪作用为主题,兼顾材料实验性和先锋性;偏锋对于抽象艺术的关注与支持,直接投射于“抽象联展”的举办之上,这一系列的展览将不同年龄段的抽象艺术家推荐给大众和市场。偏锋一直致力于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王新友认为,经营画廊不但需要理想,更需要耐心。艺术创作难,艺术推广也更有困难。艺术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漫长的阶段被认知、认可和消费,这需要画廊持续的投入。做事情总是要克服各种困难,难就是它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IART:偏锋新艺术空间,名字是否取自成语“剑走偏锋”?是否暗喻了自身的经营方式和学术定位?
王新友:画廊是从2004年筹备,2006年开幕的。取名为“偏锋”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很好了,如果我们再去追求一些大名家来做展览,无外乎就是人家几幅画,名家的学术成就也不需要你的锦上添花。艺术圈更多人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我们考虑到更多的年轻人需要机会,更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全貌需要被人们所认识。还有更多的上一代的艺术家们,他们主动抛弃了具体的形象,而转向了抽象,追求内心更加坚强的一面。所以从成立之初,我就开始考虑,要做几个有代表性的展览,使得抽象艺术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由于中国自身就有像水墨这样的语言体系,而且油画艺术在中国发展也不过一百年的历史,人们对它的欣赏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多做一定的基础工作,我相信我们的家和观众会愿意接受它。
IART:“A+A”联展已成为年轻艺术家年度创作展示的最佳平台之一, 另一项目“图画手工”展关注装置、材料、多媒体等非绘画作品,先锋性、实验性是其特色。“抽象联展”也举办了七年。“A+A”、“图画手工”和“抽象联展”这三个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偏锋新艺术空间的核心展览项目。请你详细介绍一下这三个项目。
王新友: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做推动抽象艺术的展览。早在画廊创办的两年前,我就已经酝酿和深思清楚要策划这三个展览。“A+A”联展和“图画手工”是从2006年开始举办,“抽象联展”则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在坚持做这三个展览品牌。参加“A+A”的艺术家已达二百余人次,参加“图画手工”的也有将近两百位艺术家,参加“抽象联展”的也有一百多人次。我认为,这三个展览带出了几大影响。第一,项目由年轻的画廊举办,这让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能够被人们认识,让更多的,在当时市场上不受关注的艺术家得以有展览的机会。第二,项目让抽象艺术走入大家的视野,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更自由,更内心,更纯粹的艺术门类。第

三、项目让中国的界得到更多的选择。

科技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艺术不应该纯粹的就只是一张纸,一块布,一支笔而已,它应该更多的是综合学科的应用。一座整齐高耸的楼房是美的,难道坍塌的楼房就是丑的吗?这要求我们的艺术从业者,内心要有善于发现美、重新创作出美的感受和能力,这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图画手工”项目是有源头的。1911年两江师范学院成立时,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一个理念,既西洋油画技术传入中国,除了美育,还应当兴工商,制百器,对每个行业都应该有所帮助。艺术除了美化、感受,还应有启迪、启发、抚慰的作用。画、雕塑,是作品,难道一堆垃圾的有效中和,一堆塑料布的重新组合,不是艺术品吗?“图画手工”的手工性、综合材料性、实验性和探索性,不一定是成熟而有价值的,哪条路可行,哪条路不可行,这才是其价值所在。
IART:偏锋新艺术空间致力于发掘和培养新艺术家,这些新艺术家包括被忽略的优秀中年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你是如何发掘这些有潜力的艺术家的?又是如何与他们合作的?请你着重介绍几位重点推荐的艺术家。
王新友:通过偏锋新艺术空间的这三个主要的展览,我们推出的年轻艺术家有曹晖、康海涛、吴海洲、张雪瑞等。这些艺术家不单单在画廊有展览,他们还在美术馆举办了个展、群展等等。他们不仅在北京、在中国有展览,也走入了国际的视野。康海涛在香港、德国有个展;张雪瑞在韩国有个展;吴海洲在香港、德国有个展。画廊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他们,认识到他们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我们的二次挖掘,也使得一批老艺术家重新被人们认识。比方说王川,梁铨等。我和艺术家的合作方式各有不同,如果有特别喜欢的作品,会做。在这方面,更多的还是买作品或给展览机会来给予支持。对于年轻艺术家的发掘,我每年会有大量的时间走访他们的工作室,通过看毕业展,由批评家、策展人介绍等方式了解他们。
IART:偏锋新艺术空间对于艺术品者的定位区域是什么?画廊所的作品最近的走向是怎样的?
王新友:作品的群体主要有两部分。第一个是重要的美术机构,像民生美术馆、龙美术馆,都有他们的作品。另外还有一些欧洲的机构和重要私人藏家。第二个是国内的一些家也开始关注抽象板块,也在。市场是在非常稳定的向前发展,他们的未来我非常看好。
IART:2013年,偏锋新艺术空间参加了哪些博览会?市场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参展作品的选择?你认为不同地域的艺的特色是什么?
王新友:去年参加了“艺术北京”和“Art 13伦敦”这两个展览,今年依然是参加这两个博览会。现在西方的市场、艺术家和机构都想进驻到中国,而我喜欢带我的艺术家多去参加欧洲的博览会,这两条道路是不同的。我想带着一些在时下中国显得不那么重要和受关注的艺术家走出去,让全世界喜欢艺术的人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更丰富的面貌。所以我更看重走出去。今后偏锋会持续加大在欧洲的活动。每一次的博览会我都当做一次展览对待,会根据主题来选择作品。比如今年在“Art 13伦敦”我选择冷抽象为主题,就带着所有年龄段的艺术家作品参展。中国的博览会走马观花的人太多,真心喜欢艺术并有购买意愿的人很少。欧洲情况则不同,他们有消费艺术的习惯和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方面:经济和审美。从另一方面来看,把抽象艺术带到欧洲也是为了让国人更了解这种艺术。
IART:偏锋新艺术空间每年至少支持一个非营利的美术馆项目,2013年这个项目的内容是什么?2014年有何计划?
王新友:画廊受场地、条件等限制,不可能给年轻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条件。我和美院以及吴作人基金会合作了一个年轻策展人的项目,赞助和支持年轻策展人和年轻艺术家,这个项目在美院特别开辟了一个地方,让他们自由策展及创作。赞助这个项目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三年了,我只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不干预这些年轻人的计划,让他们自由发挥。(采访/编辑:吕烨 图片提供:偏锋新艺术空间)

点赞:32137 浏览:14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