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合作的重点发展地区,我国与大湄公河其他五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合作逐渐加强。利用区域贸易倾向指数及协方差两种策略分析了1993年以来我国与大湄公河五国之间的贸易情况,得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后,中国对外贸易有向大湄公河地区倾斜的趋势,并且中国与大湄公河五国互相之间的贸易影响程度加深的结论。
关键词:GMS;对外贸易;倾向指数
1672-3198(2013)24-0065-03
1 基本情况
1.1 引言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下简称GMS)主要是大湄公河(在中国成为澜沧江)流经的六个国家即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中国云南和广西。GMS地区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GMS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企业争相投资的地区。
在1992年10月,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邀请了中、泰、越、老、柬、缅六国代表举行了GMS第一次经济合作部长会议,本次会议通过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框架报告,这标志着GMS的正式成立,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GMS组织中去。近几年,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主要是广西和云南)积极推进中国参与GMS地区的合作事务,尤其是经济互惠方面的合作发展。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柬埔寨金边参加GMS首次领导人会议,会议通过了《次区域发展未来十年战略框架》、《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谅解备忘录、《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电力贸易协定》等重要性报告,奠定了中国在GMS地区的作用的地位。2005年在中国昆明举行GMS第二次会议,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确定了“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的发展主题。2008年GMS第三次合作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各国领导人签署了《领导人宣言》,指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行动的方向。2010年8月,GMS第十六次部长级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六国部长级官员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衔接计划。预计到2020年,GMS六国将实现该地区铁路网的全部联通,也是实现泛亚洲铁路的第一步。
1.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GMS地区经贸合作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尤其20世纪以来,GMS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企业对GMS国家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投资环境理由研究(李霞2008,孙嗣堃2010,刘娜2011)。主要分析了GMS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投资环境,为中国政府及企业对外投资和经贸往来提供倡议。(2)中国与GMS地区经济合作研究(张兵2000,赵永利2002,陆昂2003,彭冲2011)。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站在国家宏观的角度解读GMS多边合作理由,针对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出现的理由与策略、合作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3)GMS地区金融货币地区方面的研究(王一2010,李坚2010)。主要针对GMS各国贸易的进展,货币一体化,汇率变动方面进行研究。(4)中国小范围内关于GMS经济合作的研究(蒋满元2009,黄阳坚2010,熊彬2011)。这部分研究主要以大湄公河流经的广西和云南两省为主,分析了广西云南两省在资源、地利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及农产品相似性、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与GMS五国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采用贸易倾向指数和相关系数对1993年-2012年中国对GMS五国的贸易情况做动态分析。
2 中国与GMS其他五国之间的贸易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GMS各国政治局势逐渐稳定,依托地区优势,采取开放式发展。同时,在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大力发展区域经贸合作。中国作为GMS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市场容纳度最大的国家,成为其他五国经贸合作的首选对象。近年来,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中国与GMS五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出现质的飞跃。从GMS各国贸易网络图可以形象地看出中国与单个国家的这一变化。GMS五国总量分析,1993年,中国出口到GMS五国的贸易额为137.36千万美元,进口为92.71千万美元,2003年出口达到822.65千万美元,进口为1057.72千万美元,2012年出口为4649.91千万美元,进口5763.09千万美元,年平均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分别为48.2%、74.29%。
本图以千万美元为单位,连线的上方或是左方数据为出口额度,下方或是右方数据为进口额度,与中国相联系的五个国家中数据分别取自1993年、2003年和2012年数据,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数据可得性,其他国家取自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数据。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2年,除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中泰、中柬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出现负值外,中国与其他GMS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最近五年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8.85%、47.74%、29.53%、16.05%和28.99%。可以看出近五年中国与GMS其他五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表型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单独才从进口和出口方面进行对比,中国对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的贸易出口大于进口,表现出贸易顺差的现象,而中国对泰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出贸易逆差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GMS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分布不同。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四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大米、水果等农业作物,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多是机械、电子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相对于这四个国家,泰国经济发达,软实力强,不需要进口过多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并且旅游、餐饮方面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每年吸引大量的中国游客。3 中国在GMS中的贸易倾向指数
从上述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GMS建立后,中国对GMS地区的贸易总量发生了明显的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外贸易数量必定也会增加,所以中国与GMS地区的贸易总量不能充分说明GMS建立后的贸易优势。本文首先采用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进行动态的分析。
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是Anderson和Norheim在1993年提出来的,是用来衡量某个地区贸易倾向的动态指标。区域内贸易指数的公式为K[i,j]=T[I,J]/M[J],其中T[i,j],为i国家对j国家出口占i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M[j]为j国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某个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标越大,则该地区彼此组织间的贸易倾向越强。本文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对此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改。K[i,A]=T[i,A]/M[i,W],i取1-6,代表GMS六国,其中T[i,A]表示为i国与GMS地区(除i国外的其他五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M[i,W]表示i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
经过数据整理及计算得出1993年至2012年近20年来中国在GMS地区贸易倾向指数如表3所示。不难看出,中国在GMS地区贸易倾向指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5.74%。根据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的内涵即某个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越大,则该地区彼此组织间的贸易倾向越强。由表3和图2可以得出,尽管中国与GMS五国的贸易总量不大(平均占中国出口世界的2.21%),但是中国对GMS地区间的贸易倾向指数平稳增长,说明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向GMS地区倾斜,同时说明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中国的经贸发展起到的一定的积极效果。
4 中国对GMS各国相关性分析
图2为1993年至2012年中国与GMS五国贸易走势图,因为GMS其他五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与各国的贸易量相差比较大,为了便于观察五国的贸易走势情况,本文首先对各国的贸易总量取自然对数。通过走势图不难看出,中国与GMS五国的贸易呈现正相关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与GMS五国贸易相互之间影响的相关程度,本文选取相关系数这一指标进行分析。相关系数又称称线性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1880年代首次由卡尔·皮尔森提出,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rxy表示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程度。r取值范围为[-1,1],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r|表示了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高低。通常|r|大于0.8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为了动态分析中国与GMS各国互相间的贸易影响程度,本文选取1993-2001年和2004-2012年两个时间段,分别计算这两个时间段中国与GMS五国间贸易的相关系数。为了便于表述本文将1993-2001年阶段的相关系数记为r1,2001-2004年阶段的相关系数记为r2。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三个假设:(1)如果r1近似等于r2,则20年来中国与GMS各国贸易互相之间影响不大。(2)如果r1表4中的数据就是根据1993-2004年中国与GMS五国相互贸易间的相关系数。表5所示为2004年-2012年中国与GMS五国互相间的相关系数。从表4和表5数据明显可以看出,2004-2012年中国与GMS各国之间的相关系数r2明显大于r1,说明中国与GMS各国贸易逐渐加深,彼此之间的影响变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表4中,中柬与中越、中泰与中越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3,并且无论是表4还是表5中,中越与其他国家的相关系数都大于其他组合,故我们可以得出另一结论,中越之间的贸易在中国与大湄公河各国贸易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与越南贸易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对于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本文不做探讨)。本人试图从三个方面解释这种现象。(1)相对于其他国家,中越之间的商品贸易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中国自越南进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约占进口额的90%,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商品主要是成套设备、机电产品、工业原辅料和农用物资,约占出口额的85%。(2)GMS五国自然环境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泰国除外)中国对GMS五国进口的产品具有极大的替代性。(3)中国和越南是柬埔寨的两大投资国,中越之间的贸易势必会对中柬产生影响。
5 结论与倡议
5.1 结论
首先从GMS单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后,中国与GMS五国贸易不仅在总量上逐渐增加,而且中国对GMS贸易占中国对世界贸易的比例在不断增大(虽然比例不大,但是从数值上出现明显的平稳增加趋势),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向此区域倾斜的趋势。其次,从横向的比较联系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与GMS各国之间的互相联系更加密切,彼此间的依赖性更强。这充分说明了大湄公河次经济合作区建立后,各国互相间加强贸易合作以及出台一系列的贸易关税减免等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2 倡议
(1)中国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大湄公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潜力。积极主动加强与这些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互动,加强地方政府(此处主要是广西和云南)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为发展我国大西南地区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经贸自由区。
(2)中国政府和企业要注意GMS国家产品的相似性,更应该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势、宗教文化习俗等差异性,有针对性的积极调节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类、品质、比例等,以此达到我国与GMS国家贸易产品尽量互补、贸易摩擦减少,利益共享的目的。
(3)中国与GMS各国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彼此依赖性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强,中国在GMS国家中的贸易地位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和企业在与GMS某一国家进行经贸往来时,注意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孙嗣堃.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投资面对的环境理由、理由与策略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0.
[2]王敏正,杨继康.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J].经济理由探索,2004,(4):4-8.
[3]王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货币合作核心货币选择[D].昆明:云南大学,2010.

[4]刘娜.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目前状况与前景[D].昆明:云南大学,2011.
[5]赵永利.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2,(5):58-60.
[6]李坚.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目前状况及云南的参与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7]彭冲.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1.

点赞:6368 浏览:2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