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首先分析了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目前状况。其次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作用。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倡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倡议

一、中国对外贸易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的必要性

本节将以服务贸易出口为例子,试论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从侧面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的必要性。

(一)我国服务出口的目前状况

我国服务贸步较晚,但势头强劲。从开放程度看,服务业开放已经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12个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目前,包括银行、电信、证券、保险以及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可以说,服务业开放程度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规模上分析,跨境服务贸易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82亿美元,短短23年间增幅超过35倍,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我国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二)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可能性

1.劳动力资源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低廉,二是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存在。我国劳动力的平均月工资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0和“四小龙”的l/15,因此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和劳动与资本密集结合型的服务出口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我国服务行业还拥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至今,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拥有5759.7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服务行业。而且每年我国有在校大学生和在校中专生都在增长,高素质劳动力的存在正符合服务企业的优势更多的体现为人力资本这一点。
2.服务企业优势
就我国服务企业的整体实力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这是事实。但是,在发展较快的一些服务出口行业中,已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企业。例如。在1992年全球最大的225家工程承包公司中,已有中国港湾工程公司等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到2010年为止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超过50个,其中有20个是服务行业。
3.旅游资源优势
我国自然风景优美、历史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推动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另外,到1998年我国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已相当可观,已拥有旅游饭店2552座,客房38.6万间,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一、二类旅行社966家,旅游专用车辆4.7万辆,游船1098艘,定点旅游餐馆1143家,定点旅游商店1168家,定点旅游娱乐设施295处,开通国际航线7l条。

二、中国对外贸易应当如何借鉴比较优势理论

(一)发展中国家阶段

在该阶段,一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的比较优势强,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却很弱,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在1985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低于0.2,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这段时间我国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阶段。

(二)新兴工业化经济初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一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取得成功,并能大量供应出口,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依赖于进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看到80年代中期以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提高,在1986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便超过了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一直到1998年之前资源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都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
总结这两个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可以发现,当时我国贸易结构主要是由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决定的。所以当时,我国主要出口的行业是建立在我国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的,如石油、矿产、纺织、服装等。但是,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层次偏低,他们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不能长期持续下去。而此时贸易发展面对贸易结构优化理由,所以我国由初级产品迈向制成品出口,主要是出口加工组装。由于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我国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一些企业通过进口原料、部件或设备,利用劳动力低廉的优势,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生产,如服装、电子等轻加工产品,然后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

(三)新兴工业化经济成熟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一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取得成功,而且能大量供应出口,同时,由于农产品出口的大量萎缩和原材料进口的大幅增加,资源密集型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加速下降,但仍小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以后,资源密集型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最终处于劣势地位。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虽一直缓慢上升,先超过了资源密集型,到本世纪初逐步转变了劣势情况,但比较优势并不明显,还是低于劳动密集型的。
这一阶段推动了我国贸易的发展,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引进了发达国家技术较为先进行业的成熟标准化零部件的生产,带动了国土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后向联系行业的技术标准,使其便易于和引进的高级别产品技术融合,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这样,我国的比较优势潜力就被挖掘出来了,不断地积累稀缺生产要素和高级要素,向高层次的比较优势转移,要素禀赋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向高级的资金、技术、研发等要素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其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理由,2006(4):46-52.
[2]钟永杰,从比较优势理论谈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6(6):120-122.
[3]刘彤,中国入世后的对外贸易摩擦分析[J].党校学报,2007(6):71-74.

点赞:9572 浏览:3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