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体现在地方性的特点和明确的人才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学时、学分
分配合理、前置与后继课程的连贯性、课程整体设置的稳定性,以及符合课程考核要求等状况。同时,安排和开展好各项实践教学环节。
鄙人以浅显之笔,借于他山之石略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依据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有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依据,形成“平台+模块+课程群”结构的课程体系,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便建立特色鲜明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程序

人才方案的制定首先是人的因素,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的教育教学及相关人员共同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才能达到较为优化的效果。从系领导班子及专业学科带头人要进行多次研究探讨,同时以教研室为纽带成立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小组。对方案进行多次修订,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以便达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及其特点

在其培养目标表现上讲,音乐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良好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富有创新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在其培养规格要求上,不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系统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音乐专业工作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了解音乐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此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808so.com
思维方法、求实与探索精神。
在其专业特点上看,具备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特点。高师音乐学专业相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而言,有着师范性的特点,相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而言,有着专业性的特点,如果音乐学专业的本科阶段相对于音乐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而言,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三、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知识、能力结构

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成才志向,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各类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学校要行(4-X)+X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也就是基础理论学习(2年),分层次培养阶段及其实践过程。
音乐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表述体现在,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熟悉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作品,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了解音乐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并具备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素质,掌握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
音乐学专业学生能力结构表述体现在,具备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台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实践、提倡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估理论、方法,具备正确评价自身.他人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以及学习、享受、传授音乐的艺术能力。

四、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系

根据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结合其专业特点、培养模式,建立系统化的“平台+模块+课程群”课程体系。
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音乐学专业的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要求,设置了专业方向模块课,建立了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前两年是专业技能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的主要学习阶段,后两年为分层次培养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阶段。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公共实践四个平台组成。从音乐学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及教学能力。
为此,在前两年中需要开设和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如:钢琴基础、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等音乐表现类课程,开设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类课程。如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等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五、六学期开设了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合唱·合唱指挥”等专业主干课程,强化了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专业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分层次培养的要求,设置了职业技能强化课程、专业知识拓展课程两个方向的模块。
在职业技能强化课程模块中, 五、六学期开设的声乐∕器乐∕钢琴∕舞蹈教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延续,不仅增加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且融入并加大了教学技能的培养;开设音乐教学技能训练、钢琴配弹与即兴伴奏、电脑作曲、音乐录音与编辑等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音乐教学技能的同时也增加了音乐创造类课程的分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开设的声乐∕器乐∕钢琴∕舞蹈课程,不仅加大了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也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拓展课程模块中,开设音乐教育科学方法研究、音乐教育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美学等课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音乐学科特点的深刻理解,使之初步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并为其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了实用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另外,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综合素质教育需求,应该构建以戏剧音乐鉴赏、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钢琴调律、音乐课件制作、地方区域音乐与文化等富有地方特色课程构成的任选课课程群。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体现文化素养基本知识的广泛性、音乐专业技能的全面性。开阔学生视野,也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课程是实践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合并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等必修专业理论基础课,在减少课内理论学时情况下,加强各种实践环节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针对音乐学专业的不同模块的需要,开设音乐教师技能训练、舞台艺术表演、重奏与合奏等实践性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以确立。同时组建了管弦乐团、国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针对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各种实践能力,开展创新型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深思、去练习、去实践,较好地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转化,使学生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艺术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五、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启示

通过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和认识,使我们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培养目标,建立了新的培养模式,重构了以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需要三个维度为体系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任选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教学阶段的全过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特点。
参考文献:
曹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陈雅先.论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J].音乐研究,000.
[3]何绍芬.试论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成人教育,2011.
[4]常征.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姚宗华(1979.12-),男,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
本文系201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0103),拓展成果。

点赞:5070 浏览:1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