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二战文学与苏联二战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第二次世界战争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苏联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个国家的小说家们都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分析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关注英雄形象和“逃兵”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研究苏美两国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美国文学 苏联文学 二战 女性形象
1.二战后苏联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战争过后,人们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是战争所带来的后遗症却给各国人民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苏联和美国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这样的影响。
苏联方面关于二战方面的文学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二战文学作品虽然数量不是特别的但是其影响也是特别大的,它们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分析和研究的。两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有相同的地方,比如它们主要都是为了表现人类追求和平,共建和谐环境的美好愿望,它们都是以反战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内容的。两国的相关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对二战各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来对人类身存在进行反思的。当然,由于美国和苏联的社会性质、文化背景和其他一些因素都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导致两国的创作方向有着明显的不同。美国二战文学作品侧重对人物个性的张扬,苏联二战文学作品则对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进行重点描述。
我们首先来看苏联的二战文学作品。苏联文学创作者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出现了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早期的经典作品包括有《青年近卫军》、《真正的人》等作品。苏联的战争作品中始终是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主旋律的,主要是表现人们为了祖国可以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当然这些作品对于“逃兵”行为是持鄙视的态度的。
美国二战文学作品超越了功利的目的,站在了人类热爱和平的本质上,独特的视角重新对战争进行了审视。这些文学作品没有对战争的胜与负过分关心,它们关注的是战争的本质,那就是战争是对文明的破坏,这是与苏联作品的不同之处。美国的文学创作者重点是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进行大力宣传,他们超越了敌我的界限,这些作品描写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战争的本质。如《第二十二条军规》和《裸者与死者》等文学作品这类作品没有对战争场面和军人浴血奋战进行重点描述,这类作品中的人物不是战争中的英雄也没有成为为战争而牺牲的烈士,这些人物可能还是战场的“逃兵”,他们在参军后发现战前所宣传的“为国而战”、“荣誉”“英雄”这些都是骗人的把戏,战争是残忍的杀戮和令人恐惧的死亡。美国二战文学作品中的主旋律是战争中的杀戮本性和死亡者的悲惨命运,它没有将战争的胜利与战争的惨烈进行结合。
2.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我们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来看美国二战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包括有罗马公寓的、护士和军官的女人等,其中护士被描绘成为一种机器,他们不管伤兵的病情重不重都按固定的步骤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伤兵没有任何情感上的关怀,她们被描绘成为了一种“机器”,对伤兵冷漠,对生命冷漠,她们自身没有独立自主意识,只是根据“指令”运转。作品中的丹尼卡太太的丈夫丹尼卡是一名医生,在飞行员麦克沃特执行飞行任务时他总是让约瑟林添加自己的名字,目的是为了符合“第二十二条军规”。但一次意外的发生使得丹尼卡太太以为丈夫牺牲了,而她是一万保险金的受益人,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政府部门、社会保障部门、保险公司和其他组织给她带来很多的抚恤金。在她看来,金钱比自己丈夫的生死重要,她被金钱制约并且非常享受这种快感,她代表的是被金钱诱惑的一个群体。从对丹尼卡太太的形象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作品创作者海勒对金钱的罪恶性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唯利是图,厌恶男权社会体制。
3.苏联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我们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例来看苏联二战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者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五个女兵形象,包括丽达、李莎、冉卡、索妮亚和嘉丽娅。她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各自的爱好,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们却共同谱写了一曲女性英雄的赞歌。丽达和丈夫奥夏宁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有着可爱的儿子,他们热爱生活,但是战争开始后他的丈夫牺牲了,丽达将对丈夫的爱转变为敌人的恨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是即使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李莎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渴望美好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冉卡有着美丽的容貌,她的心灵和她的容貌一样非常纯洁,她乐于助人。这些女性都是我们生活中普通的俄罗斯女人,她们真实、可爱、有血有肉,有时好像就是我们自己一样。类似的作品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战争其实是不分男女的,所有能够保护祖国、土地的人都可以成为军人。冉卡等女主人公在战争开始前没有任何的心里准备,但是战争对家园的威胁迫使她们走上了战场成为了战争英雄。
4.两者女性形象的比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二战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作为男性的附属陪衬出现的,她们的形象多是以、“机器”和被金钱的奴役出现,而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来看,苏联二战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英雄形象,是作品赞美和歌颂的主人公,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为了保卫国家、保卫亲人而参加战争的,是爱国主义的真实体现。两国的文学作品有着相同的地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本文只是对这一时期的个别文学作品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
参考文献:
[1]关山.美国加肖罗夫斯卡谈苏联小说中男女关系理由[M].外国文学研究,1979.
[2]祁建立.简论苏联卫国战争小说的命运主题[M].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3]黄铁池.当代美国小说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项目信息: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题目:苏联与美国“二战”文学比较研究,编号:jsky2014008

点赞:17596 浏览:7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