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对象与方式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的提高和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更关系到社会公民文化权益保障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 用户教育
1673-9795(2013)09(b)-0245-03
1 信息素养教育
1.1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报告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订了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包含了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三个方面,进一步从品德、修养和技能等方面明确了信息素养的要求。
如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信息已经逐步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极度丰富和膨胀,如何有效地搜集、评估和使用信息是信息用户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只有具备了高水平信息素养、掌握了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的人,才能够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因此,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人类存活、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
1.2 信息素养教育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并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明确规定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
信息素养教育也即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在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等方面达到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水平。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使用户逐步掌握信息社会的存活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用户具备和提高操作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认知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使之逐渐具备评价、判断、选择、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帮助用户认识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判断其正当性、合法性和性,从而重视科学地利用信息,积极参与信息生态环境和氛围的创建。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先进的检索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熟悉信息语言的信息管理人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提高全民信息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
目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培养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信息素质则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基地和主力军,应明确受教育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1 学生用户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信息素养水平从一个侧面体现是国民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由。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素质,是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基石,也是大学生学习和择业的“导航员”。信息素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对象与方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养是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无论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有了信息素养,就可成为学习的主体。信息素养己成为国际型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未来[2]。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
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信息素质的教育方面,图书馆是主要基地,图书馆员是主力军,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育需求,积极突破创新,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2.2 教师用户
高校的教育职能是通过教师来最终实现的。只有当教师用户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时,他们才能不断地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同样,高等学校图书馆也只有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才能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校大学生用户并非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全部,对于高校来讲,提高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同样重要。信息素质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单纯依靠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各专业院系、各部门的配合。因此,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教师不仅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也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可缺少师资力量。
2.3 其他用户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可见,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信息化服务之外,还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高校图书馆当务之急且最根本的是高校图书馆在对本校师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进一步面向社会推广信息素养教育,向全民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构建学习型社会,使高校图书馆为创建和谐社会作一份贡献[3]。高校图书馆应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全力推动全民信息素养的提高。
2.4 图书馆工作人员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施教者,其信息素养教育要先行一步。信息素养是从事信息专业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也转变为一个能主动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发布或者帮助用户查找到他所需的知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必须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与紧迫性,重新培养、塑造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高等教育与信息服务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重任,更是创造和支撑知识服务的主体,是知识与信息的重要输出口。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他们向学生输出的知识产品的质量,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信息专家和知识的导航员[4]。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加强自身信息知识的教育,提高信息素养,才能为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3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并没有完全照搬外国的模式和策略,而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目前状况,尝试开了展多种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1 开设入馆教育和文献信息检索课
入馆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启蒙课,就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培养运用图书馆获取文献的基本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可分专业、分层次,利用录像和授课相结合、互动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他们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从而激发其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兴趣。对于初次入馆的教师用户或社会用户由于其入馆时间的不确定性和知识层面的不一致性,则可以通过分发读者手册、读者指南等小册子或在图书馆主页发布馆藏使用指南等进行信息素养的初步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中提出“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在强化大学生信息意识、丰富大学生信息知识、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注重大学生信息道德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与学校图书馆资源、学生层次、学生专业、社会热点等相结合,使文献检索课教学能够更加切合实际、把握热点和具体实际的效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是目前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一直在探究的理由。
3.2 开展专题培训
开展专题培训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图书馆通过委派本馆相关的资深馆员或邀请馆外信息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有关图书馆学、信息科学、常见应用软件、图书馆应用平台、多媒体读物、信息与法律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或学术讲座,可以帮助用户树立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检索策略,提高信息建设技能,强化信息安全知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从1996年6月起,坚持每周三下午开设三小时的用户培训课,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光盘的使用、网络基本服务等。这一课程的开始对于普及网络知识、指导初学者掌握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策略等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推出各种系列、专题的用户培训和制定用户专题教育计划等活动,及时把各种新出现的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及最新的检索手段等,介绍给用户,受到图书馆读者的欢迎,也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名为“一小时讲座”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也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借鉴。
3.3 建立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网络平台
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来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实施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产物。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构建远程信息素养教学、建立网络教学培训课程和建立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提供平台和软硬件支持。
远程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教与学的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教学模式,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主动地参与并自主管理其学习,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全民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捷径。高校图书馆通过创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页、上传教学培训课件和视频、链接图书馆资源使用策略等内容,可以使读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从而实现自学、自助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数字参考咨询与信息素养教育密不可分,它依托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不受读者性质、数量和时间、空间限制,通过E-mail、、留言版等方式,具体指导用户提出的各种理由,形成一个多层次、交互式数字参考教育服务系统,从而使高校图书馆逐步为全民实时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如美国鲁根特大学利用Blackboard提供在线信息素养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和浸会大学采用webCT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深受学生的欢迎,且效果显著[5]。这种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操作练习、在线测验、即时反馈、在线帮助、多途径导航和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使用户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练习和咨询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3.4 建立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大学图书馆。IC作为一种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推动交流、学习、研究和协作的创新服务模式和用户学习方式,逐渐在美欧等国高校图书馆流行起来,也日渐成为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之一。2008年清华大学在多功能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改建了IC,这是我国最先进行IC高层次信息服务尝试的图书馆。
IC是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它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技能熟练的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共同支持下,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6]。IC将参考咨询、网络技术服务和多媒体资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的学习、交流、研究的信息服务场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推动相互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究的信息共享氛围,提高了读者的信息素养,推动了研究与学习活动的开展。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而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平台,其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利用IC平台,改革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学教并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使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平台。
3.5 进行业务培训
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必须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有计划地在全馆开展培训工作,使全馆人员都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进行馆员培训时,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制度,通过制度规定要求并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受培训,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其次,在进行培训时应考虑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通过积极鼓励和选派馆员参加在职学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学术研讨、技术培训、定期交流、访学访问等方式,提高骨干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文献信息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推动信息素养的提高。最后坚持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在对其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时,应坚持以在岗学习、业余学习为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切实达到提高馆员信息素养的目的。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充分研究其教育对象和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高校的优势和特点,有意识、有组织、有机会的开展这项工作,为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自立.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2-5.
[2]袁新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12-13.
[3]徐仁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的深思[J].情报探索,2007(12):21-23.
[4]赵秋利.谈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教育机制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11(5):79-8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对象与方式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5]邓烨.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88-90.
[6]王芩.微博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情报探索,2012(3):94-96.

点赞:24059 浏览: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