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历史教学中“讲、练、导”教学模式下“导”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导”的艺术,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关键;以趣导学,激发学生探究;理由导学,调动学生历史思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图示导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图表导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历史知识;纲要图示导学,能使线索清晰,便于学生记忆。
关键词:兴趣;理由导学;图示导学;图表导学;纲要图示导学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面对着许多新的变化:学习课程增加、内容的专门化、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意识十分薄弱。这个时候,历史教师如何发挥“导”的艺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根据初中生感知方式向视觉型转变,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导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去。
以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在讲授新课前,我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歌词及主要人物照片,接着设问:“谁能说出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谁又能说出照片上人物的姓名?你熟悉三国的故事吗?(学生抢答)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中的三国,学习《三国鼎立》。”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影视作品的直观性,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趣导学,激发学生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教学中也十分强调“引其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理由。兴趣是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有很多,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充满趣味的故事情境,使之成为探究性的理由,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不断学习。一般来说,初一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许多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在课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是使他们产生兴趣的有效策略。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时,我编排学生喜欢的素材——请学生收集并讲述这课的成语故事:楚河汉界、破釜沉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进而引发学生对“项败刘胜理由”的探究,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结论。这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基础知识也得以掌握。历史故事的特殊魅力能诱发学生产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的迫切愿望,正是这种愿望激发了他们对历史课的强烈兴趣,进而产生新的兴趣和动力,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三、理由导学,调动学生历史思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理由导学,就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插图、材料提出一系列有深思余地的理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及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学生很容易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教师也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以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为例,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子目的讲授,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隋朝大运河》图及精心设计的理由:①隋朝大运河是由谁下令开通的?全长多少千米?②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分别在哪里?③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由哪几段运河组成?④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一连四问,教师不马上作答,让学生把“理由”储存在脑子里,这样学习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然后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读图、看教材、探讨,要求学生抢答。通过理由导学,引发学生主动深思,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从而突出了重点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辩论,让学生在思辨讨论中提出看法,修正看法,得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并通过自主地学习思辨,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理由的能力,从而化解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图表导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历史知识

图表的形式包括比较表、图解、统计表等。对于文字叙述抽象、难理解的历史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编绘成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为例,在讲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他建立了从到地方的一系列专制主义集权的政府机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明白。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运用了图表导学,把文字叙述抽象的历史内容简单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如图1:

五、图示导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

示意图图示导学,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以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为例,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子目的讲授,我除了用理由导学外,还运用示意图图示导学法,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合作绘制大运河示意图,教师走下讲台指导学生绘制。然后,要求每组派代表用投影仪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如图2:
通过合作绘制大运河示意图,既帮助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并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纲要图示导学,能使线索清晰,便于学生记忆

纲要图示导学,就是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用各种信号组初中历史教学中“讲、练、导”教学模式下“导”的艺术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成图形表示出来,常用于复习课,教师运用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一学生虽然对历史这门新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但到了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时,由于内容丰富、头绪纷繁、理由众多,涉及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清脉络,所以,教师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的策略很多,我认为以教师的纲要图示导学为主,穿插学生的对答练习,能帮学生理清线索,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就以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我是先以整理好的知识纲要逐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回答相关的知识,再让他们抄在书上,纲要图示如图3:
然后配以选择题、改错题、辨析题、材料解释题(练习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能条理清晰地掌握重点知识,又能培养实际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总之,要使历史课能真正成为学生“想学”“乐学”的课程,教师就应该多一点学生活动,少一些专业化的讲述;多一点引导,少一些知识灌输,真正发挥教师“导”的魅力,不断去拓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去开辟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日臻统一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罗 超,魏授章.历史教材与教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2]金相成,陆满堂,陈雪良.历史教学法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点赞:10906 浏览:3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