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格列佛游记》中独特叙事模式与全方位社会批判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讽刺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使得小说的讽刺典型、全面而真实广泛。文章分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全方位的社会批判,指出小说具有独立故事,展现社会不同侧面的讽刺;具有统一的结构,表现全面的讽刺;具有有动态的《格列佛游记》中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全方位的社会批判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视角,呈现不同的批判视角。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叙事模式 社会批判 动态视角
斯威夫特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讽刺大师。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他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在小说中,斯威夫特发挥独特的叙事能力,对当时黑暗社会进行了全方位且深刻的批判。下面笔者对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这种模式带来的全面社会批判讽刺效果进行探讨。
1.独立的故事,社会不同侧面的讽刺
《格列佛游记》由四个内容与类型方面不同的独立有趣的游记故事组成。第一部分是小人国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利力普特的奇特经历。外科医生格列佛在远洋航行途中遇到了风暴,脱险后发现自己来到居民只有六英尺长的小人国。在这里,格列佛做了小人的俘虏,被马拉到京城献给国王。进入宫廷,格列佛游记发现小人国的政治宗教腐败落后。官员凭借跳绳的本领谋取官位和升迁机会。国内的两党纷争,理由只是因为各自鞋穿的鞋跟高低不同而水火不容;国内的宗派斗争仅是因为争执吃鸡蛋该先敲大端还是先敲小端而斗得不可开交。小说的第一部分,作者借卑微可笑的小人国及主人公化险为夷的经历,在嬉笑怒骂之间对当时英国整个社会进行了挖苦和讽刺。
第二部分是大人国游记,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逃脱风暴后又一次在巨人国的历险。一个巨人农民发现农田里的格列佛游记,后又将他卖给国王。在宫廷里,他向国王介绍了自己祖国英国的政治、财政、军事、法庭和历史。但在大人国清明的制度对比下,英国的那些制度都显得那么黑暗和腐朽。这部分借童话般有趣的故事反面讽刺批判英国黑暗的社会制度和现实。
第三部分是飞岛国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在飞岛及其属地的经历。格列佛又一次出海远航,被海盗劫持,后来来到飞岛国。飞岛的居民外貌和着装都很奇怪,而且他们终日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冥想之中,需要靠仆人敲击才能醒来。全国的人也跟着贵族学样,不切实际,搞些没有用的发明,导致田地荒芜,处处破败不堪。这一部分主要借荒谬的故事讽刺当时英国社会浮夸不切实际科学和文化风气。
第四部分是慧马国游记,是最强烈的讽刺部分,讲述了格列佛远航遇水手叛变、被流放到慧马国的经历。他受到一种类似人的名为野胡的动物的攻击,之后被一匹马搭救。在这里,马是社会统治者,它们拥有理性与智慧,而肮脏邪恶的野胡却是马主人的驱使的对象。格列佛羡慕慧马的社会生活,想永久住在慧马国,却被慧马视为野胡,驱除出境。他回到英国后却讨厌人类社会,甚至不肯与妻儿同住,只能终日与马为伴。这一部分当属寓言讽刺,也兼有乌托邦小说的特征。斯威夫特在这一部分对人类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猛烈的抨击。
在小说中,斯威夫特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四个引人入胜的童话幻想世界。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游历过程各自有所不同,但每个故事情节都安排得没有破绽,合乎情理。形象生动的描绘,使得小说非常真实,也使得小说富有感染力。斯威夫特通过各自不同情节的设置,全面讽刺和批判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这些讽刺和批判在借助虚构故事的形式下则表现得更集中、典型和强烈。
2.统一的结构,全面的讽刺
《格列佛游记》虽然由四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但这四个部分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实际上这部小说的结构沿袭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模式,小说运用了这样的模式“离家—远游—返乡”,而且这种模式重复了四次,因而小说的四个部分具有一种统一结构模式。并且故事类型都同样为游记类型,内容也都类似,都是在叙述主人公远洋海外的各种奇特的经历。所以,小说这样一个统一的结构加上类似的内容令小说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开可以形成单独的故事,合起来又可以连成一个连贯的统一体。除了结构的统一外,斯威夫特的讽刺思想在小说的四个部分也是贯穿如一的,也就是通过四个部分讽刺思想的叠加,全面地讽刺和批判十八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各方面的丑恶嘴脸,即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宗教、军事法律、对外政策、学术风气,人文思想各方面的丑恶面貌。我们且细看小说统一连贯的结构和全面的讽刺内容。
小说第一部分小人国游记和第二部分大人国游记写于一七二一年到一七二二年间,两部分联系较为密切,存在较为明显的对照关系。如格列佛由小人国中的“巨人山”一下子转变为大人国中的矮小侏儒,身份也从无所不能的英雄降低为卑微的可怜虫。另外,小人国是斯威夫特创造出的一个和英国同样卑鄙黑暗的国度,而大人国则是他建立的一个与英国相反的理想国度。一个从正面讽,一个从反面颂,无论如何,两者相辅相成地讽喻了英国政治的黑暗,特别是痛快彻底地鞭挞了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无能、自大、腐败、贪婪、毒辣等劣性。小说第三部分以飞岛国游记为主,兼及日本和附近几个地方的游记。作者讽刺了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同时,讽刺了当时英国沉湎于幻想、不切实际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哲学家和颠倒是非的历史评论家,等等。小说第四部分慧马国游记写于一七二三年。其批判的程度强于前三部分,应该说小人国和大人国在讽刺之余还充满轻松幽默的童话色彩,而到了慧马国部分,作家讽刺的程度逐渐达到了顶点,其批判和鞭挞的声音甚至达到了暴烈狂野的地步。
《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看似独立,但仍处在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中。作者正是将每个独立的部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对英国社会的全景描写。即将社会批判的触角从片面典型性扩展到全面普遍性。
3.动态的视角,不同的批判视角
《格列佛游记》的结构艺术上的一个高明之处就是采用了动态的视角编织结构。故事的讲述者格列佛不断地变化观察视角讲述所经历的故事,而随着他视角的变化,读者能跟着作者所展示的画面更加宽广,对社会批判的维度更加开阔。试想,如果读者也像格列佛一样,一下子在小人国变大,一下子又在大人国变小,一下子在慧马国变成动物野胡,一下子又回到英国人中间看小人国、大人国、慧马国,那么我们对世界和人会有怎样的认识呢?简而言之,视角不同,认识也会有不同:例如当变小时,我们就可以从矮小处看大事物,发现那些大人们认为非常细腻美丽的事物,比如贵妇人光滑的皮肤,其实是凹凸不平、丑陋的。反过来,我们可以深思,在现实中大家认为美好的事物,换一种角度再看可能就不美好了。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从不同角度解读斯威夫特的讽刺和批判。比如,我们就能理解斯威夫特所讽刺的那些自以为是、高高在上、鱼肉人民的英国统治者们其实并不像他们自己所想的那么优雅高尚,而是多么卑鄙可耻了。当我们从马的视角看野胡(我们自身)时,也会发现我们所相信的很多看法和观点是可笑荒谬的。
总之,《格列佛游记》运用独特的叙事模式,通过一些既独立又统一的故事叙述,加上动态变化的观察视角,对当时英国黑暗腐朽的社会进行了最深刻和全方位的讽刺与批判。
参考文献:
[1]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史晓丽,王林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吕新花.评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对英国18世纪现实生活的讽刺与批判[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3]尹传红.幻想的真实真实的幻想——斯威夫特和他的《飞岛国游记》[J].中国科技月报,2000/06.
[4]张润.理性的反思与批判——评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01.

点赞:7667 浏览:2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