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我国画家艺术状况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美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蓬勃发展,文章就该时期哈尔滨中国画家的艺术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这一时期哈尔滨美术的发展状况对之后哈尔滨美术及美术教育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哈尔滨 中国画家 艺术活动
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大批侨民涌入哈尔滨,到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已经成为了一个外侨过半的国际型都市。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美术正是在俄罗斯、日本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哈尔滨的中国艺术家们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他们有的坚持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策略,同时将不同流派的中国画带入了哈尔滨;有的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并将学到的经验用于美术教学之中;有的活动在革命事业的前线,以文艺活动为武器,不断激励着哈尔滨人民;有的将在哈尔滨取得的经验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坚持传统绘画的艺术家

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一些清末的文人、宫廷画家流寓到了哈尔滨,为哈尔滨带来了不同流派的传统中国画,这些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整体发展水准。
20世纪30年代,在东北书画界影响最大的当属来自福建的王味根,他出身于近代福州的四大家族之一,他的爷爷王仁堪是清光绪三年的状元。王仁堪能书能画,尤其擅长设色花卉,他的品行、文章、书画俱佳,经常出入清朝宫廷,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喜爱。王味根深受家族影响,山水、花鸟、肖像无一不通,诗、书、印无所不能。王味根于30年代来到哈尔滨,曾在《五画日报》做美术编辑,也在《午报》工作过。王味根在哈尔滨办过书画班,教授绘画技艺。
同时期在哈尔滨坚持传统绘画的画家还有赵佩瑶、王关石、吴镇东、郭维汾等人。赵佩瑶是河北玉田的山水画家,法宗倪云林,为哈尔滨带入了京津地区的传统画风。王关石是山东人,出身于晚清学者王懿荣的家族。他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取法王蒙。吴镇东也是山东人,自1916年就定居哈尔滨,他偏爱海派画家吴昌硕,刻苦钻研花鸟画,勤于创作。郭维汾是清末的秀才,他曾游历各地参拜名师,见了许多书画名作,丰富的阅历使他的作品取传统绘画的百家之长,作品独具一格。
在这一时期风格稍有不同的是20年代流寓哈尔滨的宫廷画家吴葆祯。吴葆祯供职于晚清如意馆,画功很好,花鸟虫兽都很擅长,能工能写,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的工笔花鸟。他的工笔花鸟画受郎世宁的影响,注重感和质感的表现,同时融入中国画的技法,别具一格。他在当时哈尔滨画家群体中有很高的声望,所以跟随吴葆祯学习绘画的人很多,这使他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在哈尔滨传播开来。

二、持“改良”思想的艺术家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上海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洋画运动,在周湘、乌始光、刘海粟等一些艺术先行者的带领下,上海出现了一系列的私立美术学校,这些学校大都吸收了西方艺术研究的方式,课程设置偏重于西方绘画科目,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既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基础,又注重写生的艺术家和中小学美术教师,其中有一些来到哈尔滨,将哈尔滨也带入了近代中国画发展变革的大潮之中。
高昆、毛翼民毕业于上海美专。其中高昆是吉林市人,毕业于上海美专造型美术系西洋画科,擅长山水画,是刘海粟的学生。1925年,高昆受到“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学校”校长的邀请,到哈尔滨教授美术课。他将在上海美专所受的西画教育带到了哈尔滨的课堂上,还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外出写生。另外,高昆也是最早将水彩画带入哈尔滨的画家。毛翼民也是刘海粟的弟子,他是湖南人,擅长花鸟。曾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二中学授课,也在哈尔滨师范专科美术学校专业班担任过美术教师。
在这一时期曾在上海求学的还有金剑啸,他于1930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图工系学习绘画,第二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艺术教育系图工科,并加入了中国,1931年被组织委派到哈尔滨。回到哈尔滨后,金剑啸和许多文艺进步人士一起举办画展、开办广告社、创办文艺刊物,将上海的文艺新风带到了哈尔滨。

三、受革命影响的艺术家

1932年初,日本关东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占领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而这时,哈尔滨聚集着一批支持共产主义革命的文艺人士,他们组织策划文艺活动,在精神上不断激励着身处黑暗的哈尔滨人民。
1932年8月松花江江水决堤,瘟疫随之而来,哈尔滨1/3的人口露宿街头、饥寒交迫。11月份下旬,为了支援经受水灾和瘟疫双重打击的哈尔滨百姓,一群革命进步青年举办了“维纳斯助赈画展”。这次画展由金剑啸发起,冯咏秋落实场地,王关石、商誉民、高昆等多名画家参与。这次画展展出了白涛的油画作品,商誉民、王关石的山水画作品,冯咏秋画的家禽,金剑啸的多幅油画作品和素描作品,萧红的两幅粉笔静物画等等,另外还有萧军、老裴等的文学作品。这次画展的义卖所得虽然很微薄,但引起了哈尔滨社会各界对洪水灾民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哈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我国画家艺术状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滨青年的爱国热情。
画展之后,参加这次展览的画家们成立了“维纳斯画会”,画会中的画家经常在现在哈尔滨道里的尚志大街的一处民居——牵牛坊聚集。牵牛坊主人是冯咏秋夫妇,冯咏秋是哈尔滨的名士、业余作家,善画花鸟禽兽。他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所以,包括萧红、萧军、王关石、方未艾、金剑啸、白朗等人在内的许多文艺进步人士经常聚集在牵牛坊中写诗作画、商讨文艺活动。

四、其他类型的艺术家

除以上介绍的画家之外,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其他画家来到哈尔滨,比如杨令茀,出身清朝的名门世家,自幼喜爱书画和文学,受到过吴观岱、陈师曾、林纾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指点。她曾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做画师,得以观摩历代名作,也曾游历日本、朝鲜、美国等多国,并多次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在1927年应邀到哈尔滨担任东省特区美术学校校长。后来侨居美国近40年。在美国期间,她曾到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所名校教授绘画。彭醇士,江西人,他书法、绘画、诗词都很擅长,绘画取法于宋元。他1922年在哈尔滨任哈尔滨畜牧局局长,1948年后赴台湾。
总的来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美术紧跟中国绘画发展的潮流,在传统和改革的碰撞中发展开来,并在不同风格的流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以后哈尔滨的美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黑龙江流域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1BG07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点赞:5581 浏览: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