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走出去”是中国经济新动力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过去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以“引进来”为主,外资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今后,在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走出去”。最近的宏观经济举措已呈现苗头。
一是6月外贸进出口双降。6月份外贸增速再次显著回落,同比增长-2%,出口和进口双双降为负值,当月中国对出口目的国均显不同程度的下跌。
二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三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经历了九轮谈判之后,第五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
三方面的宏观经济消息,看似不相关,其实联系紧密。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下滑,国人慌了,世界也慌了。作为世界经济的传统发动机,欧美日经济相继熄火,中国经济似乎惟一仍在高速运转的引擎。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那么世界经济复苏恐怕还几年。
当然,新一届中国政府不可能允许这样的“如果”出现。不过,外贸进出口数据的双降,已经敲响了警钟。中国加大力度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滑坡,否则,“如果”就会变成“可能”,“可能”就会变成“”。那么,大力度在哪里?透过上述新闻,似乎可以看出一些迹象。
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是外向型经济。当下诚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启动内需,但不可否认的是,外部市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应是宏观政策重心,稳定乃至培养外部市场,仍应刺激经济的抓手。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过去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以“引进来”为主,外资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今后,在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走出去”。
无论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的大手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具体细则还没有公布,但仅从各媒体的“政策猜想”,就足以让人惊呼政策之新,手笔之大,力度之巨。试验区“学名”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隐含一个概念就是,未来中国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事实上,近期包括天津在内的一些城市也已纷纷提出自贸区试点方案。另外一个表述就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试验田”,是中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当下改革决心;“升级版”,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绘出的未来发展蓝图。
如果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向世界敞开了一面深度开放的窗,那么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就是中国向世界推开了一扇全面开放的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意味着中国外资管理体制将迎来重大转变,对外资或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全面转向“负面清单”模式。通俗说就是,以前规定只能投资什么,以后规定不能投资什么。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大大拓宽。有专家说,这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将迈进新时代,其堪比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此言不虚。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也将借此推开美国的大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在华累计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对美累计直接投资接近200亿美元。相对于美国资本在华投资,中国资本在美国的投资阻力重重。甚至有中国企业家直言不讳,美国推销自由开放市场,但美国市场恰恰最不自由、最不开放。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资本走出去势不可挡。赢得美国市场即可赢得全球市场,一方面美国仍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另一方面中美谈判对其他经济体具有示范作用。如果能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为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扫除障碍,那么借助中美投资协定,中国就可以签订更多这样的协定,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深远显而易见。
最近,国内舆论对温和刺激政策预期越发强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转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单单从外向型经济发展上看,刺激政策岂止温和,无一不是“立足、着眼长远”的大手笔。
(本刊编辑部摘编)观调控要立足、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转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单单从外向型经济发展上看,刺激政策岂止温和,无一不是“立足、着眼长远”的大手笔。(本刊编辑部摘编)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760 浏览: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