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论中国行为艺术当下维艰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行为艺术在中国已经产生和发展几十年了,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仍然处在极其尴尬和困窘的境地,它的发展处处受限,不被大多数观者看好和理解。本文意论中国行为艺术的当下维艰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在从行为艺术家和行为艺术形式自身的局限、大众接受能力、行为艺术的传播这三方面来分析中国行为艺术艰难行进的理由,并以此为基础为行为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倡议。同时,阐述了笔者对中国行为艺术的认识和期盼。
【关键词】行为艺术;局限;当下维艰;理由
1985年劳森伯格在中国举行行为艺术展览,中国的艺术家大受启发,此后“85新潮”美术运动开启了中国艺术的当代之路。如今,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几十年来,艺术作品众多创作题材涵盖个人体验、人性、政治、社会等诸多理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行为艺术最亲近人的地方。为了表达思想,艺术家们采用、怪异、甚至偏的一系列方式,来增加视觉冲击力,有些形式甚至让人瞠目结舌,甚至一些作品往往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中国的行为艺术如今仍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如果说行为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话,行为艺术确实使艺术摆脱了平面,加入了维度更大的行动,心理,过程,在形式上有强烈的优势存在,让人们对艺术有了新的视觉感受和深思。从这点上,行为艺术的出现是中国艺术在形式上的创新,但是中国的行为艺术至今还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上。这种相对新颖的艺术方式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这其中的理由来自多方面,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理由:艺术家和艺术形式本身,大众的接受程度,行为艺术的传播。

一、行为艺术家和行为艺术形式自身的局限

2000年,朱昱做了一件名叫《食人》的行为作品。他用钱收买一名为自己生了一个六个月大的早产儿,并把这个早产儿烹饪吃掉,这一系列的动作构成了一件名为《食人》的行为艺术作品。在2002年,他又用人工的方式,拿到了自己四个月大的孩子,并在其身上涂上卤水,去喂食一条狗(事先故意饿狗),这同样也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取名《献祭-用自己的孩子去喂狗》。这两件作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一时间负面谴责铺天盖地而来。对于道德底线,艺术底线的讨论也推到了风尖浪口上。“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论已深入人心,艺术的界限分崩离析。有人说朱昱的作品不是艺术,他也不是艺术家,是杀手。但是在艺术家的圈子当中,没有人过多的深思这件事情是否属于行为艺术,就匆匆的贴上了艺术的标签。姑且是艺术作品,艺术家要表达什么呢?
我认为他想用极端的方式来引起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换位深思的角度来批判人类对动物的残暴。另一方面,一个为金钱答应这样变态的要求,也让人触目惊心,这是人性,贪欲,社会目前状况的最好诠释。他的出发点很好,人类对自然动物的凶残和统治,对同类的不择手段,是不可回避的社会理由。可是通过这种方式能达到艺术家的目的吗?事实恰恰相反,艺术家和行为艺术成为众矢之的。我想在选择方式表达的时候,是要看清当下的道德环境和大众理解能力的,好的作品,并不一定采用极端的方式呈现才最吸引眼球。如果真的盲目、固执、不环保的使用艺术方式,是对行为艺术的抹杀。行为艺术举步维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一些艺术家拙劣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手段造成的。
行为艺术发展至今,其富有冲击力的表达形式,往往遮盖了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行为艺术作品限制一定的场地,甚至有些形式是摆拍和刻意营造的。艺术家盲目的营造作品,忽略对作品和思想的解释。行为艺术带有个人情节,并不一定人人都有相同的情感体验,形式大于内容的惯性,造成了艺术家的孤独和作品的空洞。
除此之外,在越来越商业化的艺术圈,一夜成名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向往,行为艺术可能是当下艺术家最容易利用的方式,行为艺术不类似架上绘画,要求艺术家有过硬的技法,而且行为艺术的题材和手法也非常广泛,至今没有一个边界来局限行为艺术,只要言之有理,就自然归为行为艺术,这成了艺术家出名的捷径。不可否认,当代艺术领域,投机取巧的艺术家确实存在,他们的艺术作品往往有失水准,这极大损害了行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促成了艺术家的极度求名,也损害了行为艺术健康发展的氛围。

二、大众接受能力

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几十年,但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仍然不够。其中,即便知道行为艺术,也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误读中,人们对行为艺术的认识总是带有调侃的意味,很多非艺术专业的年轻人知道行为艺术,但仅表现在词汇的直面意思上,他们也惯用此词去定义,解释和掩饰行为的无聊、搞笑或者无厘头。大众对其表达和实质知之甚少,无疑造成了人们对行为艺术认识的误区。一部分观者以看热闹的心态对待作品,大都是雾里看花;也有很多观者进行深思,但是这种深思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引起观者的深思纵然是行为艺术家的成功,可是深思的不定向往往引起观者对作品的误读;不仅如此,有些艺术家和艺术类的学生离开了引导的解读都不能把握作品,更何况是大众。
另外,中国的行为艺术开端其实是盲目的追随西方的当代艺术形式,并没有静心深思行为艺术本身,盲目的“拿来”,盲目的顺从,没有过多的考虑一门艺术与一个国家文化内涵的关系。大部分人对行为艺术要么盲目崇拜,要么过激打击。中国的大众和政府对行为艺术的接受仍然不宽容,他们无法消解心中既定的审美判断,对行为艺术的价值也是一知半解,中国行为艺术之路还是布满了荆棘。

三、行为艺术的传播

行为艺术作品一般是一次性作品,带有很强的非平面、现场性和过程性。只能靠图片和影像的传播来展示和保存作品。图片把三维空间硬缩成二维空间,信息量骤减。影像比图片更好的保留了作品的全貌,但是却不能保存作品带来的现场感受和氛围,如果一旦影片拍得乏味冗杂,更无人问津,不用说深思艺术价值了,更甚一步还会带来误读。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不能多次重复,更不能一次次给予观众重新深思、审视和感动的机会。
虽然行为艺术有其诸多弊端,但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声音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1995年至1996年,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举办了名为“水的保护者”的行为艺术节,活动分为成都段和拉萨段两个部分,在拉萨段,宋冬呈现了名为《印水》的行为艺术作品。宋冬端坐在冷冽刺骨的拉萨河水中,双手紧握一块用金刚木刻的“水”字大印,一边以虔诚的手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流动的水面上盖印。时间不断流逝,水面却依然如初。这幅作品很让我感动,艺术家固执卖力的一遍遍的印水,明知徒劳,却坚持为之,那么认真的诠释毅力。宽阔的河水和宁静旷远的雪山,任凭艺术家努力和迫害,仍然包容着他,并没有转变心境。人的虚无微弱,时间的静止流失都呈现了出来,整个画面给人禅境的体验和深思。
优秀的行为艺术作品有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性,笔者希望艺术家们能,正确的诠释自己优秀的作品,更希望一些观众能对行为艺术有较多的宽容和深思。虽然当下行为艺术发展举步维艰,但这并不代表行为艺术无路可走。随着艺术家创作的成熟,大众对行为艺术广泛的接触和理解的加深,行为艺术的发展是不可小觑的。在此,笔者希望会有更多更优秀的行为艺术作品问世,呈现艺术的价值和力度,引发更多的深思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杨远峰.论中国行为艺术的发展历程[D].山东大学,2008.
[2]潘逸人.中国的行为艺术是否走向了穷途末路[J].文学,2012(3).
[3]朱亚军.中国行为艺术的困境[J].艺术探索,2007(21).
[4]王锦坤.行为艺术的中国之路[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点赞:3617 浏览: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