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支撑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自主创新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三年山东省委省委出台的文件,系统梳理了山东省发展愿景。以区域创新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构建原则和主要功能,构建了由竞合性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结构组成的三螺旋为主体的支撑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主创新体系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并阐述了模型的运转机制。最后,给出了山东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应策略倡议。
关键词: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主创新;创新体系
: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4.008
1 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发展均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上先后经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延续至今已经乏力,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那么,构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组织体系,使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摆在区域创新发展的首要理由。
在区域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围绕山东省发展愿景和依靠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目前状况,从系统工程及动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主体要素、社会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等非主体要素,以及法律法规、财政政策、创新政策等政策要素等外部环境要素,构建了山东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策略倡议,对于山东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的实践指导。
2 理论基础
区域创新体系可以分为介于行政区域和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考虑到山东省创新源头的知识创造能力相对薄弱[2],如何形成支持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开放创新体系是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关注于行政地理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构建。
2.1 区域创新的一般理论
区域创新的一般性理论主要包括:区域创新体系要素和结构分类、创新扩散特性与影响因素、构建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三种途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转研究以及创新型区域的三个阶段等方面的内容[3,4]。其中,三螺旋区域创新理论揭示了大学及国立研究机构—产业—政府三螺旋的相互作用创新系统运转的核心和动力[5],属于区域创新体系运转研究深化的成果。
创新型区域阶段研究依次经历了技术创新系统、应用创新系统及知识创新系统三个阶段。技术创新系统阶段发生在20世纪40~70年代,属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系统,是线性模式,创新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特点是研究依赖性创新;应用创新系统阶段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时期的国家创新系统,是相互作用模式,其目标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特点是应用集成创新;知识创新系统阶段发生在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系统,强调知识创新和知识高效应用。
区域创新体系具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上下结合”三种途径。“自上而下”策略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其并非仅由与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的机构组成,还包括经济中涉及引入和扩散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的机构。因此,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超越“科技活动相关机构”的范围,立足整个经济体系,着力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自下而上”策略又被称为草根型或网络型,认为创新是地方化的和植根地方的,是由地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接近性激发的地方化学习过程。自下而上的策略关注地理接近的好处和地域上占优势的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过程的一组习俗和规范。“上下结合”策略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协同进化过程,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创建是一个集体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知识和技术被使用、扩散和创造。
2.2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的进展
传统的技术创新限于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对自然的人文关怀,生态学缺陷。在传统技术创新观的指导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制约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6]。我国长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不可避开地带来了经济发展瓶颈和环境压力理由,所以可持续发展将技术创新放到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探讨,于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把生态化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新趋势。
“生态化技术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专指环保产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技术创新过程;广义上则指经济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都考虑生态要素。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生态化技术创新:(1)生态化技术创新内涵。尹艳冰等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特征[7];黄剑,彭福扬[8]提出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两大生态系统的营造,并指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基本动因是为了支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理念。(2)基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文献[9] 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科学性,并从公平性与协调性两个方面提出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原则;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应是具有相应功能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公众在一定运转机制保障下组成的网络系统,并从创新主体、创新运转机制和创新网络三方面构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7];诸葛剑平[10]则认为树立生态化的技术创新理念、建立均衡发展的多重目标、结合自身特色与政府政策支持是构建生态化科技创新体系的四大关键点。
而言,作为生态化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在于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搭建“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系统。“生态化”理念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是对传统“经济利益最大化”理念的科学取代。因此要求政府应对区域创新体系所含的各项要素重新加以界定,并协调好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

点赞:35238 浏览:15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