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想道德素质问题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要贯通“中外古今”,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探析
进入新世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和世界碰撞、融合,一方面凸显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随着本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西方多元、异质文化思潮的涌入,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功利性、个人本位性等新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毋庸讳言,也有些大学生一边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与富足,一边难以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出现道德滑坡甚至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造成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诱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成熟。在物质化的今天,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人们精神层面极度空虚。
当代大学生耳濡目染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不时地侵害着他们脆弱、善良的心灵,导致部分大学生有目标没信仰、有手段没道德。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当代中国,多数父母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培养和教育孩子时,生活上纵容,学习上加压。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不管孩子的愿望是否合理,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很多孩子为了一点私利无理取闹,以自我为中心,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懂得孝敬父母,缺少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习上,父母为了孩子大包大揽,到处拜名师、挑名校,评价只看学习成绩,缺少思想的交流。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还可以生活,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照看,便手足无措,经常迷失自我。所以,很多孩子在上大学后感到不适应,他们不会团结别人,不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进城打工之后,农村孩子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城市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畸形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中国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心胸狭隘;不会进行自我判断和思考,处处依赖别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完善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更多的大学追求的是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目前,我国高校“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当今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匮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其教学情况并不乐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808so.com
观,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轻视甚至抵触情绪。由于功利主义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德育工作,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拿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而什么信仰、理想、道德都是空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理念上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轻视受教者的能动性;在教学内容上重政治灌输,轻人文关怀;在教育手段上单一、古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能进课堂,但很难进入大学生的心灵,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精神文明的忽视,一部分教师陷入急功近利的短视状态,不安心做学问,把上课当做负担。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指导下,很可能不但学不到多少知识,还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4.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但它也充满了危险的陷阱。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任何一种思想观点都可以得到传播。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成熟,在接受这些思想观点时往往偏听、偏信,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而且,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多元性的特点,它使人们的交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由于道德的缺失和监管的匮乏,大学生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一些,如随意攻击别人、散布谣言、窥探隐私等,加剧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扭曲、价值取向的混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从社会层面上,加快社会公德体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环境;从家庭层面上,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并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等。当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学校。下面,笔者就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以学习为本,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快乐主动地学习、被迫学习、心不在焉地学习等。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兴趣成为他们的老师。
首先,利用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在尊重、理解、爱护、关心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例如:利用大学生求知欲强烈的特点,建立科学实验小组,引导他们做实验,探索科学的奥妙;利用大学生的热情,建立志愿者组织、社会实践小组,让他们真实融入社会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探寻社会的道德、义务责任等。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尽量减少行政化色彩,给予学生团体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在习惯养成方面,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各种兴趣小组,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竞争合作、团结友爱、相互关心、诚实守信。其次,根据大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真正尊重大学生就应该理解大学生的需要,能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应回避问题。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适当地引导,消除他们对爱情的迷茫,让他们体会到爱情的美好与责任,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和道德观。
当然,“以学生为本”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在原则问题上要坚持,决不妥协,如政治立场问题。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2.思想道德教育要贯通“中外古今”,探索创新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只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值得提倡。就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看,笔者认为要贯通“中外古今”。
首先,古老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库。在《大学》中,教书育人以及成才、成功的步骤被明确化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将个人内心的良知扩充到万事万物。这里的教育和“致知”主要侧重于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践履。还有,儒家的“仁爱”思想,我们可以以“爱人”为核心,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孝悌”为根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忠恕”为方法,健全完善自身的人格。
其次,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可以促进我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日本的“生存能力”培养,美国的“心智教育”理念,都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认为,实施心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及高水平的才智,而并不限制未来学生把才智运用到哪些方面。只有那些拥有多种技能并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加以灵活运用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做好最佳准备的学生。
再次,用科学的辅助手段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我们可以用视频辅助、研讨辩论、交流答疑等多种方式宣扬主旋律。在课下,我们应该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利用校信通、手机报、校园网、心理健康咨询网、就业指导网等多种途径打造立体教育平台,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互动之中。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重要的关系,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感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808so.com
化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而“师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建设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教师又分为三种,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教师。就专业课教师来说,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并且能把学科前沿、热点问题渗透到课堂上,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形成轮班进修机制,不断为自己充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思想政治辅导员教师应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大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交心、交朋友,这样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热爱大学、热爱生活的豪情。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建设环境优美,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刘允正,郝春新,何新生.裂变与整合[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田建国.大学应该深入研究并践行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盛楠,王建刚.“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路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2).
[4].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9-06-16.
[5]高阳,黄迪民.儒家“慎独”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培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宋晓,平梅红.Liber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以及素质教育——当今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
责编:一萧

点赞:3297 浏览: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