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电视艺术审美文化特性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当前的审美观念来看,审美文化是能够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又是最为适宜担当审美文化的内涵和使命的。在对电视与审美关系上我的看法起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如果说,以前总是用传统的美学观念来衡量电视,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能符合这个框子;现在我觉得这样有点像古人说的刻舟求剑,不如通过当下的审美现实来重新建构美学学理,尤其是对于审美活动性质的再认识。电视在很大程度上会帮我们这个忙,因为它在当下的审美活动中是非常典型的,也是最能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嬗变的。
【关键词】电视艺术;审美;文化
1007-4309(2013)06-0048-1.5
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并非都是艺术。新闻的、时政的、社会民生的很多信息,还有很多意识形态的导向,虽然也是图像化的传输方式,也是通过视觉的途径,最为广泛地传达给受众,但不能以艺术的和审美的角度来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说首要的不是艺术和审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这类节目当然就不是。比如说《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某个造纸厂倾泄污水,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或者某个小煤窑违反规定私自开采造成重大矿难事故,这类节目虽然也是由摄像机拍摄下那种触目惊心的图像化的场面,显然这是不能从艺术的和审美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的。除了它们的政治效应之外,自有新闻学、传播学的价值判断。我们要说的是电视艺术,或者说是以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其主要判断标准的节目类型。高鑫教授的界定是很周延的: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我们所说的电视艺术是较为广义的,除了一些电视本体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如电视剧、电视小品、MTV、电视综艺晚会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电视艺术,当然它们也还是与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割裂的,如MTV是将音乐通过电视手段加以图像化的艺术表现。其他一些原有的艺术形式,因其通过电视进行拍摄和传输,如电视戏曲、电视散文等,也因其以电视为载体、为传播媒介,而具有了电视艺术的共有的某些共有审美特征。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特性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因而,电视艺术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较大的范围是指通过电视工作者组织、编导、拍摄的所有艺术形式。它们中的多数节目类型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而由电视工作者以其艺术匠心,加以组织、导演和摄录而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并通过电视台进行播放。如《曲苑杂坛》等类节目,虽然是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相声、魔术和杂技等,虽是较为松散的,但在电视艺术家的编导下,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这些节目在进入电视艺术行列时,必定经过电视艺术家的精心处理,包括对节目的选择、主持人的语言连接、摄像处理与剪辑等,形成了一个具有电视艺术特点的整体,有了属于这个节目的灵魂。
电视艺术首先是以视听一体的动感图像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的。电视艺术以人为核心,而真实的演员在高分辨率的清晰图像中显得尤其真实,或者用波德里亚的话说就是超真实在电视剧里,活生生的人的种种情感情绪变化,通过摄像机的技术性处理,在镜头中显得不仅是非常真实,而且呈现给人们的图像是相当充盈的。这样产生的效果自然是远比一般的传统艺术强烈。如果说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身在此山中的习焉不察,而在屏幕上出现的人物镜传播文化像却感到一种反观的兴奋。进入角色的演员本来就是导演选来切合人物特征的,加之表演的经验使得人物的情感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表现和凸显。这是特别容易引起电视观众的情感投入的。声音和画面的有机配合,更使得观众(审美主体)进入情境之中。与画面形成一体化的有人物语言、音乐旋律和夸张的拟声,这些都通过电子技术而创造出浓郁的气氛,透射出浑然一体的艺术感染力,由不得你不被吸纳其中。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通过演员的有声表演直接拨动观众的心弦,而无须如文学作品那样以文字传达而在内心形成隐形的模拟。音画相融的图像呈现,省略了欣赏者的内心模拟和并不稳定的内在联想,而直接的影像呈现给人们的震撼和冲击是非常突出的。它是有形的,也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点,电影和电视有其同样的审美效应,在其广度和呈现的强度上甚至超过了舞台戏剧。
电视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相当广泛而密切的关系,这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十足的体现。电视剧以其连续的形式充分地表达着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场景,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多是普通人感情。之所以有广泛的收视率,形成愈加看好的产业规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普通人的感情纠葛息息相关。那么多的家庭剧、都市情感剧等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其理由多半缘自于此。乃至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和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里,也都加入很多类于普通人的情感和行为方式,使得那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英雄形象,有了儿女情长的一面,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同。这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路是一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从某个方面来说,就是人们以审美的、艺术的色彩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或者说是将日常生活与审美需要混杂在一起。尽管它使审美变得不再神圣,也用不着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却是使我们的生活氛围,呈现了无处不在的审美色彩。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审美需要,通过电视艺术得到普遍化的实现。在当下的文化现实中,人们有意无意地将日常生活和审美掺杂在一起,而最为普通、最为广泛的审美方式,莫过于在家居中与电视为伴。相对来说很多并没有多少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的人,也能对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相当投入,这不能否认他们是在审美。而他们之所以和电视有着不解之缘,除了观看环境的日常化、家居化之外,还在于电视艺术(尤其是电视剧)更多地表现了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普通人的人生故事、普通人的存活状态。它是现在的文化现实,也是现在的审美现实。
电视艺术以超真实图像的连续呈现引发着、调动着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事件进程的期待。这在对电视剧的观赏中是最为普遍的,也可以说是电视剧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人们对于听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致,甚至也可以说是人们骨子里的天性。这从中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大行其道就可以知其仿佛了。说书人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赚得多少人如痴如醉!张国涛的博士论文《论电视剧的连续性》认真地研究了电视剧的连续性理由,也就是电视剧何以能够数十集地连续?这个理由其实是特别具有美学作用的,也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的,我相信是来自于人类的天性的。回答这个理由,当然要从审美心理角度进行考察,而国人对故事的好奇心审美期待是普遍性的。电视艺术充分挖掘了这个潜能。引人入胜的情节叙事有着很强的魅力。一个成功的电视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某种作用上说,审美的魅力就在于叙事的魅力。哪怕是同一类型的作品,只要进入情境里面,人们便会对具体角色的人物命运开始关注,随着叙事情节的曲折而产生情感的波澜。审美中的情感不是一条直线,而恰恰是一条喜怒哀乐五味杂陈的曲线。高明的作者和导演是通过对情节的节奏掌握来创造这条曲线。如果观赏者的情感不能得到这样的兴发,而只是单一的和平顺的,那么,审美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艺术品要给人以审美知觉上的一体化或整体感。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内在结构的整体性是艺术品的基本品格。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和符号论美学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苏珊朗格将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相区别,认为一个作品,无论多大篇幅,多大规模,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符号存在。朗格指出: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称号。这种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有机结构体,其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体而独立地存在,所以单个的成分就不能单独地去表现某种情感。在一件艺术品中,其成分理由和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全新的创造物。在朗格看来,艺术品必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其中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清代艺术家石涛在其《画语录》中所说的一画,其实也是指艺术品的完整性。这对电视艺术来说,也是一个起码的美学要求。一部电视剧,无论多少集,3集好也好,5集也好,应该形成一个有着内在生命的整体。而有些电视系列剧,虽然可能是每集讲述一个故事,但在总体上,它是有一个突出的主题的,这也就是这类作品的整体性。其他的电视艺术作品,如果不是叙事性的,也要在内在的构思上,在作品的各部分中贯穿一个灵魂,这也是一种整体性。这种整体性突出一种作用。电视艺术虽然是图像的动态呈现,但它们之间的连接不应该是无作用的叠加,或者凌乱的堆积,必须是以内在的作用连接的。仅仅是图像的呈现而缺少内在的连接线,缺少作用的贯穿,那是谈不上什么审美的。电视艺术在图像或细节上,或人物语言上,使人产生惊奇感,这是审美的需要,也是能够产生经典作品的条件。惊奇感是进入审美状态的主要关口,没有惊奇感的产生,也就没有审美的进入。电视艺术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呈现给人以惊奇感的。当然,这种惊奇感有的是画面上的,有的是人物语言上的,也有的是情节上的。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创造出惊奇,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审美效能。
【作者简介】王美玲:哈尔滨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

点赞:15507 浏览:6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