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从非洲原始美术造型特征谈艺术审美快感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人们往往承认符合和谐、统一、对称等基本理论的事物为美的事物,但是在艺术范畴内,有些事物并不符合一般作用的美,它值得设计者们去审视,去揣度,去借鉴。我们讨论被排斥在美的范畴以外,但却带给欣赏者审美快感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被列入艺术范畴,是因为它们是一些使未经训练的感官感到愉悦的事物。
关键词:原始美术 形式 艺术 审美快感
检 索:
Abstract :People often admit the things are beautiful things, because they conform to the basic theory such as harmonious,unified, symmetry and so on. In the category of art, some things do not conform to the ordinary sense of beauty, but it is worth the designers to examine, to surmise, to draw lessons from. Some works of art he been ostracized as outsiders of beauty though they bring people aesthetic pleasure of art. We discuss them because they can make the sense organs that he not been trained feel cheerful.
Keywords :Primitive Art, Form, Art, Aesthetics Pleasure
Internet :
谈及“审美快感”这样一个稍显陌生的词汇,莫不如从“审美”或者从美的事物谈起。原始社会中,美的基本理论向来与节奏、对称、和谐等观念分不开。至于近现代人,则更注重表现力、精神意蕴和生命内涵的表露。因此从广泛的作用上来说,美是对感官知觉或想象力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是富于个性的。在艺术发展进程中,非洲的原始艺术,无论从其外在造型,还是其神秘的被赋予生命始源的精神观念,一直是原始艺术中最具特点和表现力的。

一、关于非洲近代民族原始美术造型的解读

岩壁艺术是世界原始美术的鼻祖,无论是欧洲、美洲、非洲还是大洋洲,岩画、岩刻、岩绘等以岩壁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发挥着它无以取代的作用。我们常常看到,旧石器时代的壁画中,对同一个动物的绘制会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点,动物的角和四肢的形象多半以原有的正视形象为主要表现,而动物的身体则一般从侧视的角度来进行刻画与绘制。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歪曲法”。例如,北非岩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公牛时期,这个时期岩画色彩的运用比较丰富,以赭石、黑、白为主色调,间或有橄榄绿、土黄等色。岩画形象无论动物还是人物都是写实的描绘。人物身材修长,动作舒展;牛的形象显现出我们所说的“歪曲”:牛的身体是侧视的角度,而双角却是正视的。非洲原始人之所以会用这样的手法进行绘制,多半源于他们特定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通常是把我们眼中的映像直接搬移到画面上,而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却不然,他们对于对象物体的把握不是用“看”而是依靠“感”。在我们的想象思维中,自然物是直接的、客观的。它的形状、构成一般不发生变化,是忠于原貌的。而原始人对于自然物的感觉,主要源于他们对自然物本身神秘生命原力的感受,这样的感受,超越了自然物的外在形式,沟通着物体的生命本质。因此,原始美术作品中,便会出现两个不同视点组合在一起的“歪曲的”“怪诞的”。
在非洲近代民族美术创作中,雕刻成为西非、中非诸民族美术创作的主要手段。非洲民族美术是这里的原始民族对用自己的观察方式所看到的外部世界的造型表现。由于他们的思维与“万物有灵”的观念交织在一起,因此“怪诞”与“变形”的造型物便自然而然衍生出来。比如,塞努福族的单体原始祖先像,在它的身上集中了男女特征,颈、臂、腿是柱状结构,头、、腹部为块状结构,整体造型简练,块、面转换富于变化,用十分抽象的形式代表了祖先精灵。在人物形象上,约鲁巴族的雕像是把上唇、下唇与鼻子安排在三个平行面上,曼德人的人像则是额头高高耸起。如果说非洲的雕刻所传达的主要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非洲的面具则呈现出一种奔放、流动的效果。非洲原始部族中的巴库艾尔族并不广为人知,但是他们的面具却极为著名,将脸庞上的各个部位还原成单纯的线条和几何形,比如眼睛是两条直线,鼻子是等腰三角形,嘴是弧线形等。这些线与形被按照一定的位置布置到一个心形的脸庞中,脸庞的以羚羊角勾勒,其概括性和优雅感十分突出。面对这些怪诞变形的作品形象,现代艺术家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最为合理的解释。
对于非洲原始美术中“歪曲的”“怪诞的”造型特征,其优劣、美丑,原本是有争论的。依照常情,违背规律或打破和谐的事物统统被排除在美的范畴之外,但对于其独特、怪异、富于灵性的造型,近现代艺术家们,又不能视而不见。他们如何得以持着审美的调子来审视这些美的范畴以外的事物,或许只有把“美”与“丑”从两个完全对立面上拉下来,并熔二者于一炉,才可以解释。

二、艺术作品的审美快感

一切艺术作品的美都蕴藏于知觉和想象中。欣赏者审视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大多是对于自然美概念中暗含的某种规范的、通常的审美欣赏能力的比较。浪漫主义的美感随着近代世界的诞生而觉醒,自由且热烈的表现的渴望慢慢渗透出来,因此,原本将美的概念简单地释义为规律、统一、和谐的表现等概念完全失去了作用。美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它存在于和人相关的世界中。美是一种价值,以人为主体的价值,是艺术作品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种作用。审美价值的独特性在于,它的本原在人本身。人类对美的欣赏,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感性表现,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也是因为其形象符合了人类理想中正价值的素质、特性。同时,人类也从美的作品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然而,丑的作品则正好相反,它的形象背离了人类理想中的正价值,即符合那些外在的或内在的负价值的东西,但它不是没有价值。人类爱美弃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限制、排斥丑的同时,人类也在持久地、不懈地审视它,同审视美一样渴求般地揣测它,审视它。

点赞:34891 浏览:15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