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聋校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A
摘 要: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人文性的大碰撞。它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聋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激发美感,渗透美育等方面结合聋校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实践证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最佳“教”的效益,聋生也充分发挥潜能,求得了最佳“学”的效果。
关键词:聋校信息技术作用语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现代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起到了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大碰撞。它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聋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聋校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聋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聋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聋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在讲授《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多次出示关于葡萄颜色的图片,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聋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图片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缩短聋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开发聋生智能,培养聋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的目的。
聋校语文第十一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聋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动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聋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点击一段电影剪辑,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聋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电影剪辑后,老师让聋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聋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聋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
笔者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聋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808so.com
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聋生对于艳丽的色彩、优美的画面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聋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聋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因为通过审美感知,可以引起聋生心态的系列变化。
聋校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教材,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看月食》《我爱家乡》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录音、录象、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教师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聋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可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画面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确实使聋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为我们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做为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聋生认知特点的信息技术素材,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聋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0.
马云鹏.《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3]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王佩兰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 民族出版社.2004.7.
[5]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心理科学.2004.5.
作者简介:
陈 洁(1983— )女,河南新乡人,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聋人教育和手语教学研究。

点赞:33714 浏览:15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