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红娘艺术形象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红娘形象在王实甫的著名杂剧作品《西厢记》中,是作者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文字中、体现在具体的情节中,还体现在她具有了脱离作品仍不减色的魅力,在中国人心目中留下了红娘这一个美丽的名词。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重要性
在《西厢记》剧中众多角色中,红娘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一个。王实甫对红娘这一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的每一个方面都作了充实和加强,使红娘这个形象塑造的十分丰满且有立体感。
首先,在作者的精雕细琢下,红娘的形象显现出了独特且明显的性格特征。红娘这个丫环一出场就显现了她性格中伶牙俐齿、热情泼辣的一面。在剧中第二本“张君瑞闹道场”的第二折中,当张生找到了和红娘对话的机会时,这个痴情的酸秀才一照面就开始急不可耐的自报家门,但是这番自白尚未完成,红娘便喝到:“谁问你来?”张生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可是仍厚着脸皮问:“敢问小姐常出来么?”这一下作为小姐的“保护者”红娘生气了,她怒道:“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这席话落,呈现在读者眼中的是一个多么深刻而鲜明的印象!红娘这个有胆有识,快人快语,得理不饶人的丫环,虽然满口之乎者也,但能看出她并不是在依仗人势,出言不逊,而是天真爽直,一心想要保护莺莺的清白名声,不受外人的冒犯和侵害。
红娘是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奴婢,特别是在元代,奴婢的地位非常低下,但红娘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本色,自尊自爱,并不曾因为畏惧或利益而做出有辱良心和自尊的举动。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出一点奴颜媚骨。作为安插在小姐身边监督其举止言行的“探子”,她在察觉了张生与莺莺之间的朦胧情感后,完全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去赶着禀告老夫人以邀功,而是出于善良的本质没有对两人感情的发展加以粗暴干涉,只是在旁观察试探。她的自尊自爱,还体现在张生以世俗眼光看待她,答应“久后多以金帛拜谢小娘子”时,红娘的激烈态度。在听到张生说出这样地话时,她情绪激动,有如受到了奇耻大辱,厉声斥责到:“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我虽是婆娘有志气!”好一声“我虽是婆娘有气志”!这一声斥责明白无误的使读者看到了地位低贱但是品行高贵的一个红娘,她帮助张生,并没有一丝儿想要交换好处的念头,纯粹是出于善良的品质和同情心,出于她热诚侠义的心!
红娘作为一个奴婢,却没有丢失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判断力,她勇敢机智,不畏更敢于斗争。在她穿梭于张生、莺莺之间时,面对着张生的软弱和莺莺的心思的反复,我们看到了她的聪慧机敏,没有她灵巧的穿针引线,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之花,恐怕还没来得及开放就枯萎了。在她明知要遭受“骨肉摧残”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时,在她响亮的喊出“红娘不知罪!红娘不知罪!!”时,我们看到了她的勇敢无畏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面貌。对于手握生死予夺大权的封建主义代表人物老夫人和郑恒,她不畏惧、不退让,置自己生死于不顾,敢于顶撞。“拷红”一出中,面对老夫人的“刑讯逼供”,她的勇敢机智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不仅跪在老夫人面前字正腔圆的称自己无罪,还口齿伶俐、有条有理的做出了分析辩解,使得老夫人承认了崔张婚事。
其次,王实甫对红娘这个人物的塑造方式,是有针对性的,经过作者精雕细琢的。红娘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的传神刻画,使红娘这个形象显的十分真实可信。
红娘倒戈向莺莺,先是从思想上同情,再是到行动上帮助。作者对这一渐变的过程中红娘的心理及行动的变化都刻画的相当细致。红娘并不是一开始就支持着崔张两人的爱情的。在“寺警”之前,作者所描写的红娘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形象,的确是老夫人安插在小姐莺莺身边监督其起居坐行的一个探子,因而,张生把她和“犬儿”“夫人”同列,“则愿得红娘休劣,夫人休觉,犬儿休恶。”他把红娘看作是阻挠他和莺莺的爱情的敌人之一。莺莺也嫌红娘“服侍的勤”,诅咒她像摆脱不开的“影儿”。只要一出闺门,就跟定了。此时的红娘,虽然没有在行动上给予崔张的爱情以实质的阻挠和打击,但也没有为两人的相恋穿针引线,她只是试探了两个人的虚实,在明确了二人已然相爱时,又产生了由衷的同情,在这个阶段,她还把事情放在心中不说。不说,表明她还没有在行动上和崔张站在一起,不说,亦表明她在思想上不接受老夫人给她的任务。然而在张生白马寺退兵,救了包括红娘在内的崔氏一家,特别是在老夫人赖婚以后,红娘自身所具备的强烈的正义感,使她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谢张生伸志,一封书到便兴师,显得文章有用,足见天地无私。若不是剪草除根了半万贼,险些儿灭门绝户了俺一家儿。莺莺君瑞,许配雄雌,夫人失信,推托别辞,将婚烟打灭,以兄妹为之。如今都废却成亲事,一个价糊突了胸中锦囊,一个价泪流湿脸上胭脂。”这一段话,表明了红娘对那个曾经的嘲笑同情对象酸秀才产生了真诚的感谢和钦佩,表现了她对老夫人有了明确的不满。正是因为如此,红娘才开始由静默旁观转到积极促成。此后红娘开始从思想上的同情转化为行动上的支持,义无反顾地开始为崔张的爱情铺路。她冒着危险,主动为张生设法,安排月下听琴,以后又是晓夜奔走,传书送简,铺床守户为崔张约会逐步创造机会。当老夫人察觉之时,对她百般逼迫,她非但没有屈服,反而是极力为崔张二人的幸福与老夫人争辩,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撮合成了这一桩婚事。由此可见,作者所写的红娘性格发展以及心态变化,是层次井然的。这种和谐的过渡,使得读者对整个故事的投入和信赖程度都有所加深。
再次,作者对塑造红娘这一形象的塑造,特别是红娘语言的性格化设计,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底。
在语言运用上,作者继承和发展了把古典诗歌和俚曲口语融为一体的优良传统,更从戏剧作品的要求出发,在语言的性格化方面作了很多努力,特别体现在作品的说白部分。如在剧目开场,张生冒失相问时,红娘作为一个奴婢,特别是一个在相府中长大的,受到了良好熏陶的奴婢,她先是礼数周到的说:“先生万福!”在张生刚开始的问话中,始终都表现的礼貌谦逊。但是在当时程朱理学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情形下,张生冒失的自我介绍,引起了这个受到儒家道德规范的小奴婢的警惕和不满,她出口便抢白了张生道:“谁问你来?”在张生不知悔改,仍继续无理相问时,这个红娘又义不容辞的为了小姐莺莺的清白名声而有条有理地之乎者也了一番,直把个痴心一片的酸秀才说的哑口无言!长叹一声:“这相思索是害也!”红娘语言的讥诮直率,与张生语言的痴傻憨笨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读者通过两个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大致了解了两人的性格。特别是对于红娘,看她在不同情形下说出的表现不同情绪的话语,使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形象塑造方面,是红娘形象的个性鲜明、塑造方式的真实可信以及话语唱词的个性化,使得王实甫高超的写作能力和力求完美的写作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西厢记.王季思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孙逊.董西厢和王西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戴不凡.论崔莺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4]王万庄.王实甫及其《西厢记》[M].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

点赞:19313 浏览:8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