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艺术本质认识中国园林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对世界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但现阶段造园活动中大多贪大求全,最求平面构图的艺术性,讲求虚无缥缈的概念,过分最求宏观的气势,缺乏细节的推敲,丧失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从艺术的本质上看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与自然共生的结果,是人生命形式的体现。如何从艺术的本质上认识园林艺术,把握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这样对继承祖国宝贵遗产、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作用。
关键词:艺术本质;园林艺术;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对世界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但现阶段造园活动中大多贪大求全,最求平面构图的艺术性,讲求虚无缥缈的概念,过分最求宏观的气势,缺乏细节的推敲,许多园林艺术已经成为政绩、形象工程与宣传工具,而丢失的中国园林的精髓。中国的园林艺术不只是一种景观、环境设计,它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体现,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与自然共生的结果,是人生命形式的体现。
园林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其必定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但对于艺术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一直困扰着学界,只有从艺术本质的视角看待园林艺术,才能更好的把握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这样对我们继承祖国宝贵遗产、发扬传统文化具有深远作用。
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看发,有人认为艺术产生于劳动,即艺术是劳动;艺术是模仿,即再现论;艺术史客观现实的反映,反映说;艺术是情感;艺术是游戏;艺术是宗教;艺术是技术等等。纵观这些关于艺术的解释都不能郎阔艺术的方方面面,究其理由他们只抓住了艺术的一个方面。究其本质艺术还是一种与“人”有关的范畴,脱离了人来谈艺术都是不建全面的,人类自诞生之日起艺术就伴随人产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艺术的发展史,艺术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即艺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可以说艺术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的形式表现。艺术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它是内在的,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艺术。可见艺术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范畴。那我们要如何来把握他?艺术本质具有三个要素:情感、形象与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艺术的本质,因此,对于园林艺术我们也应该从应该这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中国的艺术基本上都是从情感开始的,中国的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在抒发情感,不论是文学、绘画、音乐还是园林艺术都是这样。《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中国园林艺术不单纯是建造一种物质景观环境,可以说更是创造一种广义的艺术形象,可以说造园艺术是对自然环境加以各种艺术化的形式处理的理论与技巧,赋予其文化与审美内涵,使自然具有“人性”,因此,可以说园林艺术是人的“生命”形式的展现。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情感表现

中国园林艺术主要就其目的来说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与精神需要而人造的一种物质空间环境艺术,因此,其情感性主要表现在造园艺术的思想以及思想背后的文化特征上。中国人自古热爱自然,因此,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自然”,这是中国古人追求的艺术目标与境界,不论是儒家 的“上下与天地共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都表达了这一特点。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反映在建筑与环境建设上就是中国独特的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艺术。[1]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的这种“自然”特征,并不是追求对自然形式美的简单模仿本身,而是在于探求蕴藏在自然形式内部的美,这是人与自然万物所共有的一种“生命”形式,是一种借助物质实体的情感的表达。古代园林艺术中这种情感表达最初起源于中国“礼乐”文化,通过以植物、小品、建筑等载体的组合,表达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特征。这种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在于始终最求 “情景交融”的艺术文化内涵,将传统的建筑艺术、文学艺术、书画艺术和雕刻艺术等溶于一体。[2]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师、以意境为本,强调情景交融。中国的造园艺术与赏景游园过程是一种志与意的不断阐发过程。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特别强调“天人合一”这一主题,运用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为“寓情于景、景情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3]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志与情的象征。造园艺术中假山、叠水、植物等都被赋予智慧、情感与品德,使其成为人的另一种存在。中国园林通过各种造园技法将心中的自然境界表现出来,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作用中认识物与我、志与意、情与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在自然中释放情感的目地。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形象塑造

如果说中国人最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园林艺术思想,通过园林艺术达到亲近自然、释放情感的目地,在园林艺术中展现自我,展现生命的本质的话,那么从艺术的本质认识中国园林艺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园林艺术要展现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或者说园林艺术要借助什么将这些情感展现给游园者?这就是“意境”中国古代的造园先哲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意境。
“意境”是由“意”与“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主要是指文学艺术所描绘的日常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写到:“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就是对艺术中“意境”的重要性的描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有:“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成自成高格”。[4] 可以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文有“文境”、画有“画境”,一切艺术都为观者描绘一种“意境”,园林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同样有自己的意境。
园林所创造的意境与文学、绘画等不同,文学、绘画的意境在形式上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借助景观与空间构成的,它既是一个实际的空间环境又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园林的意境通过建筑、小品、植物、水体、花卉等物质环境构建,他们之间相互搭配相互组合形成各种景象。这些景象又不只是具体的景象自身,还有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这样才能够给人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国园林意境又和文学绘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文学与绘画作品,增加园林艺术的美学内涵,所以文学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5]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形式表达

从形式上来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造园艺术家自身对自然的感悟,将自己的意识与情感运用“以形写神”的概括方式所要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小环境感悟大自然的艺术效果。而这一系列艺术思想的体现都要借助造园技法将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国这种以小见大的园林艺术思想的体现的最多的应属江南私家园林,可以说甚至有许多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也多借鉴江南私家园林的技法。[6]中国园林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造园技法,其中包括:选址、植物搭配、建筑与小品的布置、游线设计、景观组合等不同的策略,根据情景的需要和具体的环境氛围的营造而采用不同的策略。这些造园技法充分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审美思想。
中国古代造园首先考虑空间布局。古代园林的布局讲求自然和谐、以塑造深邃的意境为主,由于地理环境与文化特点的不同,在园林的选址与布局上南北方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其特点是规模宏大,选择多基于大山大河,例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而南方园林规模较小,讲求精致,在繁杂中取一处清静,在布局上更讲求造园技巧与手法的运用,将自然之景与心中之境完满的展现出来,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怡人的园林景观意境。
植物搭配与空间序列是古代园林艺术形式表达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对植物的搭配强调追求其精神的喻义,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植物多被赋予人化特征,用以象征文人的情感与志趣。《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自古以来受“君子比德”思想的影响,园林植物配植既要满足景观塑造的功能,更要注重“言志”的表达,运用植物这种形式沟通观者的情感,达到托物言志的审美作用。古代园林的空间序列组织是通过视线的转折进行的,空间序列的组织决定了游线的走向,视线的行进节奏与韵律,这种视线的流动就像音乐与文学作品一样组成了园林空间序列的跌宕起伏,赋予景观以流动性。在空间序列组织方面以苏州园林最具特色,例如拙政园,整个园林平面空间灵活多变,游线组织附有节奏,造园时运用植物、水面、建筑交替划分空间。随着空间的逐渐深景观画面和空间感逐渐开阔,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增强园林空间趣味性。
综上所述,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同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矛盾的综合体。园林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就其本质来说它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展现,是人们长期与自然环境相处形成的一种意识,它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生活本身。而这种认识即影响着人的意识,反过来又受意识的影响,造园思想正是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中不断的发展,这个过程表现在形式上就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艺术形式。英国著名建筑师钱伯斯说过:“中国园林意境和审美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中国造园家不是花匠,而是画家和哲学家。”他对中国园林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园林不论是造园者还是体验者对于园林艺术的认识都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展现,而这种展现落实到具体的形象上就是中国人对于园林艺术中“意境”的最求,这与西方几何是园林不同之处,也是从艺术的本质认识中国园林艺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中国园林艺术形象塑造上的关键“意境深远,自成体系”。这种“意境”的塑造通过各种造园手法实现。正是这种生命的情感、深远的形象与多变的形式共同成就了中国的园林艺术。
然而,反观当前国内的许多景观与景区规划设计,往往过分最求平面构图的效果,忽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文化积淀不够,缺乏细节上推敲,致使设计平庸,景观乏味,有的在技巧上粗制乱造,还有的设计“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园林规划者、设计师要抓住园林艺术的本质、通过将现代技术手段与各种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使其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塑造具有独特意境的园林形象,延续发展中国式的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常跃中、周 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设计规律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00,3
[3] 王植,谈中国传统教派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5
[4] 常跃中、周 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设计规律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00,3
[5] 高翔,试论中国园林景观意境的创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8
[6] 孔德建,中国园林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熹,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级艺术学理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点赞:4929 浏览: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