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艺术医疗:让生命在场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成明道探索通过微电影工作坊进行“生命教育” 。
喧闹的桌,摇晃的镜头,桌后男孩抱着头,颓然倒在沙发上,“天天都是这样”——连嘶吼都是压抑的。镜头切换,青年夫妻争吵推攘着走进家门,男孩从门缝里默默向外张望……随着“离婚吧!”的怒吼,门缝闭合,小男孩痛苦而绝望地滑坐地上。
土豆视频网上这段名为《家泪》的微电影,全长仅两分多钟,没有任何铺陈,直接展现高中男生翔翔内心尘封了十多年的记忆。视频点击量不高,然而有观者落泪了——第一个就是翔翔的母亲阿美,“我反复看了好多遍。”她说,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里面很多细节跟自己的记忆都不太一样,然而重要的是,透过儿子亲手拍的微电影,“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他当年的感受”。从微电影到生命体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自从100年前弗洛伊德从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中发现了人类共同命运推手之“俄狄浦斯情结”后,戏剧与人类心理、命运、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就为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包括心理医生、人类表演学研究者、戏剧学家)所关注和深入研究。
成明道是受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开fun课”公益项目的邀请来到广州的。他真正的身份是导演——1981年TVB第一期编导训练班学员、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的同学,曾执导《上海滩续集》、《月光光》、《阳光下的孩子》等粤港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但他的工作坊名为“生命教育微电影”,不仅仅是教人拍电影这么简单。2012年开始,成明道开始花大量时间教年轻人一些拍电影的策略和技术,这对有30多年导演资历的他毫无挑战。然而“很多人以为我就是想拍些感人的微电影,放到网上让人感动一下”,他耸耸肩,“不是的”。
翔翔是最早期的学员之一,《家泪》由他自己撰写剧本、导演和拍摄。对于儿子通过团队合作做出这样的作品,阿美非常吃惊。十多年前,翔翔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因为丈夫嗜赌如命,当时只有20多岁的她渐渐承受不住现实和内心的双重痛苦,提出离婚。日后的人生中,她一直非常痛心的是:为了尽快结束关系,她接受了失去孩子抚养权的残酷现实。
父母离异后,父亲仍然常常,而周末是留在父亲家还是去见母亲,成了翔翔每周都要纠结的难题。渐渐地,阿美觉得翔翔个性变得内向,不太和同学交往,不擅表达情感——或许这样才可以让他感受不到家庭破碎带来的伤痛。
最好和最“坏”的艺术家都能直接体验和呈现出最深层的人心。
直到在微电影工作坊,翔翔和学员们被要求真正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脉络:“过去的我,如何形成今天的我,怎样走向未来的我”——那之后,翔翔写出了《家泪》的剧本。
“本以为我只是导演,没想到表演训练的时候还要我去演,一个一个地体会剧本里每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类似于心理治疗里的“角色互换”,那是35年前成明道刚刚大学毕业做社工时学到的——彼时他遇到一个割腕的女孩,老社工试图采用“角色互换”进行干预,让她体会母亲的感受,女孩拒绝体会。后来,学了导演和戏剧以后,他突然发现,那个社工个案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为“角色互换”没有效果,而是采用的方式太生硬。
于是灵光一闪,成明道突然想到,如果用教导年轻人拍电影的方式,岂不是可以更自然地让他们从更多角度实现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从而达到生命的转变?艺术与人类心灵
这其实不算一个特别新的创意。其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发现戏剧有治疗作用。弗雷泽在《金枝》里提到的很多原始巫术,就是戏剧表演的雏形,也是人类最早的戏剧治疗经验。
按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观点,艺术是人类潜意识的呈现方式,伟大如《浮士德》等名作,显现的甚至不只是艺术家的个体心灵,更与可追溯到人类起源的集体无意识相关。
因而,荣格把艺术家称为“带领并且塑造人类之潜意识的心灵生活者”。他们是“另一类人”,仿佛天生就拥有一种能力—最好和最“坏”的艺术家都能直接体验和呈现出最深层的人心,前者如庄子、莎士比亚,呈现的是最深层人心的光明;后者呈现的则是最深层人心的病态,触动人的同时也可能将人拉入潜意识深处的漩涡。
“艺术是有别于语言的言语,”心理学专家、意象画心理疗法创始人蔡晨瑞解释,“比如舞蹈,可以通过音乐和身体的舞动,把内在的感受释放出来;而绘画,则是通过线条和色彩,运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呈现画者的心理体验、心理感受乃至无意识。”
显然,从这个层面来说,不仅是艺术家,我们每个人天然都懂得艺术表达,它甚至早于逻辑思维和语言。看看那些原始的非洲部落,他们或许没有体系完善的文字,却必定有象征部落精神和灵魂的图腾;而且不论男女老少,都懂得用奇异的舞蹈和古朴的旋律表达、本能,进行情感交流和祭礼活动,就像鸟儿会飞、鱼儿会游一样自然。
只可惜,就像电影《阿凡达》希望揭示的那样,人类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和逻辑思维越来越占据上风的同时,标签化、概念化与陈规化使得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完整地感受世界和自己内心的能力,我们每天机械地应对世界,形成机械的自动应答能力。现代人大都丧失了语言以外的表达能力——肢体渐渐变得僵硬,对音乐和节拍毫无感受力。
但也恰恰正因为如此,通过艺术表达方式让人回归心灵更成为了可能。疗愈,回归心灵
今年年初,袁可参加了蔡晨瑞的意象画心理工作坊。课堂上,他画了一幅风景画:画面上除了一个小小的人和几棵树外,最显眼的是一条笔直的岔路,他把它画成一个标准的英语字母Y。

点赞:18151 浏览:8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