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政治教学方法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单一,有些教师“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还有一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政治科的学习,即使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分一定的学习范围或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他们总是应付了事。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知道: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番苦功不行。那么,在这一方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推动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长期观察深思与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

一、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学生积极深思,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理由”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理由”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第二, 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理由敢于陈述已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深思、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理由”,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结合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学生勤做学生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 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当然,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的策略还,我的做法仅仅是抛砖引玉。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对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策略。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真情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研究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

三、课堂深动活泼,创设和谐气氛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第一、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第二、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的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弊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包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物以稀为贵”,反映了与价值、供求的关系等,这些例证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第三、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讲故事、举事例、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时事政治报告、小品表演等策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总之,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政治教师只有转变观,立足改革,与时俱进,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超越自我重塑政治教育的新,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政治课教学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点赞:22973 浏览:10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