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观澜河》为打工者圆文学梦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打工文学主要描写打工群体的存活境遇,反映打工民众的苦难与艰辛,是一种容易被主流文学群体忽视的文学形式。在深圳龙华有这样一群追求文学的寻梦者,而《观澜河》杂志打工则为文学提供了突围、涅槃的升华空间。打工者各自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无疑是一幅色彩斑斓而又引人思考的画卷。《观澜河》杂志的创办宗旨正是以期勾勒出打工文学研究的多维图景,推动打工文学与主流社会文化的和谐共振。
关键词:《观澜河》杂志;打工者;文学梦
2095-4115(2014)08-223-2
观澜河是观澜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两岸的人民。而在美丽的观澜河畔,却有一条另一种作用上的河,她就是《观澜河》杂志。自她诞生以来,她承载着无数打工青年的文学梦想,一路奔腾,流淌歌唱。打工文学,就是“打工者写、写打工者”的文学。近30年来,中国打工文学发端于改革开放前沿、打工群体高度集聚的深圳宝安,并光大于斯,成为了深圳乃至广东的知名文化品牌,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时光荏苒,打工文学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的流派地位变迁,从单调到多元的叙述维度嬗变,从业余到精英的创作形态更迭,日臻成熟。

一、共同成长的见证

《观澜河》创办于2000年1月1日,是由当时的观澜镇委宣传部和观澜镇文体站主办的一本内部发行的群文刊物,起初只是办成一份简报,一年后改成刊物,办刊初期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一年六期。主要发行对象为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文学爱好者。其办刊的主要方向是“面向基层、服务中心、服务文学”,服务中心就是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宣传观澜社会和经济各项事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服务文学就是为广大基层文学爱好者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创作、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杂志设有《观澜风景线》《观澜河畔》《芳草地》《散文驿站》《漫画天地》等10多个栏目,栏目分成新闻、艺术和文学三大部分,其中文学占据较大比重。15年来,累计已经出版发行72期共21万多册,登载各类作品3530多篇、图片3300多张。
改革开放恢宏磅礴的时代背景和龙华区外来打工者密集的地缘因素孕育了打工文学。一群外来的打工者经过地理上和城乡间的迁徙,来到了城市的工业流水线,这种时空上与生活上的变幻体验成为了他们独特的文本素材。他们当中一部分文学爱好者,开始尝试用手中的笔,去建构属于打工群体的精神世界与社会文本。借助《观澜河》这个平台,观澜辖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打工文学作者和诗人,青年教师柏敏在文学天地里勤奋耕耘,出版了《岁月留痕》散文集。观澜富士康活跃着一批文学青年,他们在观澜文学业余作者协会的帮助下,出版了《富士康诗人选集》,该书在第九届文名家名作展区展出,获得了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在内众多著名作家的高度好评。青年诗人陈才锋一边打工一边专注于诗歌创作,收获颇丰,在《当代小说》《诗潮》《佛山文艺》等10种刊物发表诗歌390多首。

二、精神家园的呼唤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这句话很适合《观澜河》。
市场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对传统摧枯拉朽,这股裹挟强劲西风的力量,创造了一次次GDP奇迹,造就了一幢幢高楼大厦,成就了一个个财富梦想。同时,也使深圳这片充满历史传奇的土地,渐渐衍生绚丽。作为经济区域的特区,早已为世界所知;作为乡土地理的深圳,在我们心底仍旧闪亮……这是我们生命深处的星,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故乡。
无论你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故乡都是你的精神皈依。只有故土情结深厚的人,才可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才最渴望回家、最可能回家。因为,乡音是天涯旅人唯一的向导。正因此,《观澜河》要扎根这片土地,啜饮历史人文的甘露,感受经济大潮的脉动,为人们谱写时代的温暖色调,守护打工者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创办这份小小的杂志,只为有自己的职责与担当。为此,我们将紧贴时代的脉搏,倾听每一声来自他乡的呼唤或呢喃;我们将用责任守护自由与尊严,用道义使人们的荣誉、勇气、希望、梦想得以提升或实现;我们责无旁贷复兴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荣光,为今日千万打工者的精神挺立注入血性骨质。
我们不是企业家,无法创造炫世的财富;也不是医生,无法解除众生的痼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梦幻与现实之间,在游子与家园之间,构筑一座精神的桥梁,让打工者的心灵与故乡的脉搏共振。共振是与时代同步的足音,此刻,你正向《观澜河》走来。你或许会发现,你经历的苦难,正是你的财富;你经历的坎坷,正是照亮你前程的明灯。
在路上,有一种声音,总是在你心里,有力地推动你向前走;有一种声音,总让你审视生命,对生活怀有温情和敬意,对苍生怀有悲悯和同情;有一种声音,让你无意于速朽的事物,无意于的狂欢,而致力于值得珍重的人世,让生命闪烁亘久而高贵的光芒。这声音,就是我们共同的灵魂的乡音,它闪烁着故乡阳光,它闪烁着家园月色,照耀我们,照耀我们从故土深埋的母脐延伸而去的游子的履痕。这声音,就是我们共同的乡音,它是一根绵长的丝线。线长长,情柔柔,情牵深圳打工人!

三、为打工者圆文学梦

打工文学是伴随中国打工潮应运而生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舆论环境开明。政府和社会环境允许打工者说出自己的心声,教育大众化,一大批打工者通过参加自考、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等途径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具有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打工者成为主流趋势。作者和读者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为打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再者,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打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很多打工文学的作品经过网络的传播,在打工者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从主观上来说,打工文学是打工者的自我宣泄和自我诉求。但是,他们展示自我,让大家全面、充分欣赏到自己文学作品的机会很少,平台更少。
作为新的文学现象,打工文学一直都在勇敢前行。打工文学虽然有一个庞大的创作群体,但其作品的总体质量并不高,其中有一些作品比较粗糙,塑造的人物形象比较单薄,耐人咀嚼的东西不多,一些作品感性的东西多而理性的东西少。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片面地苛求他们,不关心底层写作,而应该创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机会,让打工作者们在文学的海洋里自由畅泳,反复锤炼,不断成长,从而告别肤浅和表相,抵达穿越历史的文学“深度”,进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家和诗人。
正是基于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宗旨,《观澜河》杂志始终坚持自己纯真、朴实、淡雅的办刊理念和特色。一座城市的传媒,应该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一扇开启的瞭望之窗、一方峻拔的精神高地。透过它,你可领略这座城市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的风貌,你可感应这座城市的人群繁衍生息的脉搏,你可鸟瞰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嬗变轨迹、瞬息万变的万千气象。《观澜河》杂志,正是朝着这个方向,亮出了自己鲜明的旗帜,扬起了一股鲜活的清风,荡漾在向现代化迈进的青春特区。
这个境界以百花园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百花争妍。既让读者能欣赏到名家的作品,又让我们更竭力推出基层文学青年、文学爱好者的作品。今后,《观澜河》杂志将坚守这个办刊原则,在保持特色和探索创新中继续发展,发挥基层文学创作和展示平台的作用,永做基层打工青年实现文学梦想的铺路石。
打工文学是中国现代转型时期的特定文学现象。它是打工者写的文学,同时也是写打工者的文学,反映了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情感,他们大多具有乡村背景,因进入城市的种种遭遇,产生了书写的冲动,由此便形成了打工文学。打工文学应更多描写农民工在社会经济转型下灵魂的斗争,表现出人的胸怀和尊严,让打工者成为健全的自我主体。就创作的姿态而言,不能仅仅体现在吐苦水上,应该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主要是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的觉醒。《观澜河》这个百花园,永远为打工者的心灵敞开。走进这个百花园,你就是一朵美丽的花,也许不是最美,却有独特的美———为你的梦圆而美。
作者简介:
朱兆丰,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文体中心。

点赞:4073 浏览:1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