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基于国家职业审计学课程体系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审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其对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很强。本文以江苏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对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审计学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结合相关职业标准和相应的岗位群构建了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并重的“五大模块”课程体系,总结了新课程体系的教学特点。
【关键词】职业标准;审计;课程体系
1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状况与改革背景
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事业单位对审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各高校开设了审计学专业,培养适应信息化、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深厚的审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审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审计人才培养发展的同时,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与新的审计行业规则、标准的制定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状况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作为教育的平台,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如何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审计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彰显应用型的教学特色,直接关系到审计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课程体系的沿革来看,审计人才培养不断,应用型高校的学者都做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余江涛提出“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学交替进行的课程体系”。郭云辉主张“高校是培养审计人才的摇篮,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因素。”笔者认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授课内容的“有用”和学生的“会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力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用且会用。
1.2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背景
新审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审计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相应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审计学专业人才也迫切,这就对高职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的调整和创新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高考生源大量减少、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面的限制,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理由,如忽视了职业需求、岗位能力的培养;必修课比重较大,任意选修课的比重较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新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制定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推动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应用型审计学专业人才。
1.3 职业标准及其选择
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与审计相关的职业标准有: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根据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 主要锁定助理审计师和审计师两个国家职业标准。
2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原则
2.1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对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其结构的合理与否就会决定着专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与实现程度。在对审计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和对职业标准进行选择之后,构建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应用”为导向形成“公共素质课、公共技能课、职业知识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2.2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的需求点,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的,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
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开发、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教育的目标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 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与实际动手、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
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现代教育要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策略,去不断探究与发展新知, 具备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基于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转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切实保证“双证书”目标的实现。
3.1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审计学专业是面向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会计与审计行业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熟练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日常业务运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迅速投入到会计、审计一线岗位的工作,从事出纳、应收/应付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行业、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职业升迁与终身发展能力。
3.2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审计行业基层业务及管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是设置专业课程的基本依据之一;可以校内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对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专业教学团队到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总结提炼获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参照职业标准和岗位群,构建包括综合素质类课程与职业能力类课程的“五大模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具体如表1所示。
在课程体系中,把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引入进来,考虑了人员后续教育的需求,理论与实训相融合,保证实践技能的系统化,财务外包综合会计实训、审计综合模拟实训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培养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课程的动态选取和更新的“新颖”和“实用”的专业内容满足了社会、企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审计岗位群的选取和组织了从基层审计岗位到审计管理岗位的课程体系,保证了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综上,高职院校应认清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准入制度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专业改革中的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衔接工作,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发展机遇的重大战略,积极推动职业资格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学生真正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炳,周纯江,屠立.职业资格标准融入高职课程体系的实践[J].机电技术,2009(3).
[2]张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2).
[3]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深思与实践探索[J].财会通讯,2011(2).
[4]刘德运.关于审计学科建设的几点倡议[J].山东经济,2006(4).
[责任编辑:王静]

点赞:3973 浏览: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