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民间艺术奇葩——葫芦雕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葫芦是我国具有7千多年栽培历史的草本藤本植物。在人类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葫芦逐步由“自然瓜果”转化为“人文瓜果”,形成源远流长的葫芦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葫芦文化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民间技艺,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兰州葫芦雕主要是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欣赏的艺术品。许多好的作品要在国家级博物馆才能见到。兰州刻葫芦,凝集了历代兰州葫芦艺人的文化修养、艺术遐想、精湛技艺和高洁的情怀,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珍品。
兰州刻葫芦源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中国丝绸业已经很繁盛,经西北贩运到中亚、印度等地区。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各国人民汇聚。民族的汇聚也就是文化的交流,当时胡商从和田带来巨型葫芦,原本用于盛水,后来兰州艺人在葫芦上刻图案和文字,这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作为一种极具西北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这来自东方的民间工艺品,却是在上世纪50年代。
1920年,兰州有一名前朝遗老秀才叫李文斋,擅长书画,诗文俱佳,但生性孤傲,不事权贵,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糊口,李文斋以雕刻葫芦为生。他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刻到葫芦上,像《王羲之爱鹅》、《竹林七贤》、《十八罗汉》、《桃花源记》、《渊明赏菊》、《兰亭集序》、《赤壁赋》等都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在形似的基础上侧重神似,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当时工艺美术界的瞩目,人称“绝技”。1938年,他因不肯奉承权贵,被无辜关进监狱而死于非命。后来,他的女婿王德山与另一位叫阮光宇的艺人传承了刻葫芦技艺,博采传统画技之长,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行销西欧各国。
上世纪80年代,阮光宇之子阮文辉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策略,将中国画的勾勒、渲染、皴擦等手法用在刻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阮文辉的《东坡赤壁夜游图》,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图中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无不神情中国民间艺术奇葩——葫芦雕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生动;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娟秀工整,令人称道。这件作品和阮文辉的《儿童游戏图》、《唐诗204首》、《敦煌飞天》等4套6件微雕葫芦作品,被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他也被称为工艺美术大师。进入90年代,兰州葫芦艺术界更是人才济济,高手如林。有些优秀艺人对传统刻法进行改善和再完善,在前人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法,如难度极大的针刀并用技法、彩刻技法、押花和雕刻相结合的技法等等,这些技法最终使葫芦作品构图更加新颖,艺术价值更上一层楼,精绝奇妙之作层出不穷,已成为展示兰州与中国美术工艺形象的缩影。
葫芦,音同“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籽”,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兰州人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有“兰州三样宝,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吉祥葫芦列为三宝之首,成了馈赠亲朋、旅游、家庭装饰的主要工艺品。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意趣古雅的微雕葫芦,他们显示着灿烂的兰州文化,如今,兰州人们还在用自己的智慧雕刻着生活,将一个个吉祥葫芦挂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点缀着美丽的梦。
葫芦雕刻是兰州一朵独特的艺术之花,不仅因为这种雕刻工艺在兰州历史悠久,还因为学习雕刻的人需要艺术修养丰厚。好的雕刻师,仅有精湛的刀工是不行的,还必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诗词歌赋、古代典籍、书法绘画要无一不精。因此,葫芦雕刻的题材非常广泛,唐诗宋词、佛教经典、古典名著、神话人物、各类植物、花鸟鱼虫、水墨山水……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雕刻的时候才能够深厚、准确、唯美,有神韵。也因此,没有一枚葫芦是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特的艺术品。在兰州,即使是随便在一个小摊档看到的葫芦,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505 浏览:8189